中文名称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试验
英文名称 :
别 名 :
ICD 号 :c16.9
1. vWF质或量的缺陷是导致遗传性或获得性vWD的主要原因。遗传性vWD分为1、2、3型,2型又分为2A、2B、2M和2N四个亚型,不同亚型各项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别。血浆vWF:Ag检测最常用,1型患者可减低至5%~30%,2型患者可减低或正常,3型患者可完全缺乏或很少。一些自身免疫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获得性单株γ球蛋白血症等产生vWF自身抗体,也可导致严重的获得性vWD。当临床疑为vWD,而血浆vWF:Ag正常时,可进一步选用vWF:A、vWF:RC、vWF:CBc、vWF:F8Bc和vWF多聚体分析,有助于诊断与分型。
2. PGI2的代谢产物6-keto-PGF1α和DM-6-keto-PGF1α测定,有助于了解体内PGI2代谢状况。减低可见于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转移、肾小球病变、周围血管血栓形成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 TM在血浆中的浓度可反映血管内皮的完整性或一定的凝血动态改变,增高可见于糖尿病、DIC、TTP、SLE。此外,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肺栓塞和闭塞性脉管炎的部分患者也可增高。
4. 评价 ①vWF:Ag的检测在血栓与止血领域被广泛应用,这不仅因为vWF在出血病中的重要性,它往往与FⅧ、FⅨ、FⅪ缺陷混杂在一起,尤其是一些轻型或亚临床型的患者。在一般凝血试验异常,怀疑血友病时,必须排除vWF的缺陷;在怀疑相关凝血因子抑制物存在时,也必须排除vWF的缺陷。vWD的分型复杂,并不是都存在vWF:Ag水平的减低。故临床诊断vWD的患者,必须检测vWF的功能或分析vWF多聚体,来判断是否存在vWF结构异常。②vWF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一些急性时相反应时,尤其是在类风湿病、血管炎、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后、大手术后等,血浆vWF:Ag常增加。③6-keto-PGF1α降低虽可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一个指标,但部分患者并不表现血栓病,可能还与一种PGI2的稳定因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