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白细胞形态检查
英文名称 :
别 名 :
ICD 号 :c16.9
1)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①中毒性改变:表现为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空泡形成(vacuolizatien)、杜勒小体(D?hle bodies)、核变性(degeneration of nucleus)等,这些变化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出现。见于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等;②分叶过多(hypersegmentation):细胞核分叶常超过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或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等;③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Pelger-Hüet畸形(Pelger-Hüet anomaly)也称家族性粒细胞异常,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先天性分叶功能减退,通常出现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缺陷者,也见于某些感染、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后者称假Pelger-Hüet畸形。
2)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象标志着中性粒细胞从新生细胞至衰老细胞的发育阶段。在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可发生核左移(left shift)或核右移(right shift)。外周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等) >5%时,称为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核轻度左移常伴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多,核显著左移但WBC计数不增高或降低者常提示严重感染,也见于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在5叶以上者>3%时,称为核右移,常伴WBC计数减少,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及炎症恢复期等,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提示预后不良。
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及过敏性疾病等病毒性感染或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上的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胞体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较多,呈淡蓝或灰蓝色,内含较多的细小灰尘样的紫红色颗粒;胞核大,核形不规则,呈肾形或马蹄形,常折叠扭曲,淡紫红色,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异常单核细胞的胞浆内颗粒较少,并出现空泡、吞噬等现象。
胞体呈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紧密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折光性强。胞核多为2叶,深紫色。
胞体呈圆形,胞质紫红色,内有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黑蓝色嗜碱性颗粒,常覆盖于核表面。胞核一般为2~3叶,因被颗粒遮盖,着色较浅,分叶有模糊不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