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分泌GH释放激素(GHRH)与生长抑素(SS),调节垂体GH的分泌,GH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合成IGF-1和IGFBP-3,并共同作用于靶器官促进生长和代谢,该轴即称为下丘脑-垂体-IGF1轴或生长轴。下丘脑又接受高级中枢神经传入的信息而受其影响。生长轴中任何环节有障碍均可引起生长迟缓导致身材矮小。
生长轴功能障碍的病因分类:
1.下丘脑-垂体先天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引起下丘脑-垂体的发育异常导致生长激素缺乏。如全前脑缺乏或无脑、脑裂、视中隔发育不良、视神经发育不良。面部畸形如单门齿脑中线发育不良、视神经伴透明隔发育不良、唇裂腭裂等先天发育不良的部分患儿伴有下丘脑缺陷和/或垂体的GH或多种垂体激素分泌缺乏。空蝶鞍,为蝶鞍膈缺乏引起鞍上蛛网膜腔疝入鞍膜,使蝶鞍变形,垂体变平,多伴有生长激素缺乏。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天病变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组织时,绝大部分患儿可产生下丘脑-垂体-IGF1轴功能障碍导致身材矮小,或下丘脑-垂体多种激素分泌障碍。
2.破坏性病变
见于颅底骨折或出血,其他损伤包括出生时的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肿瘤特别是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脑膜炎,颅内结核,弓形虫病,肉芽肿病,颅内血管瘤等。对颅脑、眼及中耳部放射治疗(如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白血病治疗时的头颅放疗)可影响生长轴的激素分泌。放射治疗开始的年龄、单次量、总剂量和每次放疗间隔的时间等对下丘脑-垂体的影响不同,对年龄小者危害更大,放射量达到下丘脑-垂体的总剂量>1 800~2 000cGy时发生GH轴障碍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开始时间较早。剂量<1 800cGy可改变青春期GH自发分泌的增高。剂量>2 400cGy时GH自发分泌减少而刺激后仍可正常反应;剂量>2 700cGy时GH自发分泌和刺激后均受影响。短时间内大剂量的放射治疗则发生GH轴障碍的危险更大。一般在放射治疗时经常联合化疗,化疗药物在颅内或脊髓腔内注射也是导致生长障碍的部分原因。
3.特发性下丘脑-垂体功能减低(idiopathic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IGHD)
多数患儿下丘脑-垂体功能减低而未能发现明显的病变,此类病变多在下丘脑。常是散发的。有些为出生臀位产,与出生时窒息或产钳助产等造成出生后缺血缺氧有关。
4.遗传性下丘脑-垂体-生长轴功能障碍
遗传性身材矮小可有多种原因。
GH1基因缺陷引起单纯性生长激素缺乏症(IGHD),IGHD按遗传方式分为Ⅰ(AR)、Ⅱ(AD)、Ⅲ(X 连锁)3型。GH1基因可有完全缺失,部分缺失或大小不同的片段缺失,甚至1~2bp的缺失。GH1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可导致IGHDⅠA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为GH完全缺乏。其中,IGHDⅠA型初期对GH治疗反应良好,但易产生抗体。GH1杂合变异可导致IGHDⅡ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IGHDⅢ型是由于Xq22的BTK基因变异所致,临床除导致IGHD,还可出现免疫球蛋白缺乏。
遗传性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有GH、TSH、ACTH、LH和 FSH缺乏,而PRL多正常或升高。若给予各种激素的释放因子试验,垂体常能有反应,说明病变是在下丘脑。垂体PIT-1转录因子缺陷导致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multiple pituitary hormone deficiency,MPHD)。PIT-1基因是 GH、PRL 和β-TSH基因的转录因子,该基因突变引起 GH、PRL和TSH减少,表现为GHD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缺陷称为GH不敏感症(growth hormone insensitivity,GHI):由于GH受体基因的缺失或突变使受体结构异常,GH不能与之结合,因而不能产生IGF-1,GH不能发挥作用,故称为GH不敏感。Laron综合征(Laron syndrome)是由于GHR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所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为严重生长障碍,常伴有低血糖发生。血中GH浓度增高,而IGF-1非常低,对外源性GH无反应,不能促进生长。本症可用IGF-1治疗。非洲俾格米(Pygmy)侏儒见于中非、中南亚及大西洋一带俾格米族人群中,为IGF-1受体缺陷,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血清中GH正常或增高,但 IGF-1减少,IGF-2正常,外源性 GH不能改善生长。
5.精神性生长障碍
曾称为精神剥夺性侏儒。由于环境因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郁情绪等,引起下丘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减低,导致生长减慢。若能改变环境,心情舒畅,GH的分泌可以恢复正常,生长亦随之改善。
1.骨龄
X线腕骨片测骨龄,通常落后于年龄2岁以上。
2.GH激发试验
生理状态下,GH呈脉冲式分泌,这种分泌与下丘脑、垂体、神经递质以及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有关,有明显个体差异,并受睡眠、运动、摄食和应激的影响,故单次测定血GH水平不能真正反映机体的GH分泌情况。因此,对疑诊患儿必须进行GH刺激试验,以判断其垂体分泌GH的功能。
经典的GH刺激试验包括生理性刺激试验(睡眠试验、运动试验)和药物刺激试验。生理性刺激试验要求一定的条件和设备:睡眠试验必须在脑电图的监测下,于睡眠的第三期或第四期采血测GH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运动试验则必须达到规定的强度,才能产生促进GH分泌的作用。因此,生理性刺激试验在儿童中难以获得可靠的资料。GH药物激发试验是借助于胰岛素、精氨酸、可乐定、高血糖素、左旋多巴等药物促进GH分泌而进行的,作用机制随药物而不同,GH分泌峰值的大小和呈现的时间也不同。为排除外源因素的影响,刺激试验前应禁食、卧床休息,于试验前30分钟放好留置针头,在上午8~10时进行试验。胰岛素试验,用0.075~0.1U/kg胰岛素静脉推入;精氨酸试验,用10%的精氨酸以0.5g/kg(最大量30g)于30分钟内注入静脉;左旋多巴试验,以10mg/kg顿服或可乐定试验:0.15mg/m2顿服。用药前及后30、60、90和120分钟取血测 GH,峰值≥10μg/L为正常。两种药物刺激试验的GH峰值均<10μg/L 为生长激素缺乏,其中介于5~10μg/L 为部分缺乏,<5μg/L 为完全缺乏。
但这种标准是人为制定的,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真正的病情。约有4%生长正常的儿童可能出现不正常反应。此外,GH激发试验影响因素众多。激发试验采用的药物、GH的检测方法以及患儿的性发育状态等均可影响GH激发试验的结果。应用不同的药物激发,出现峰值的时间以及峰值的大小不同;不同实验室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试剂,诊断阈值亦不相同。有学者提出,青春发育期前的儿童在GH激发试验前,应进行性激素预激,但对此尚未能形成共识。由于各种GH刺激试验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两种以上药物刺激试验结果都不正常时,方可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一般多选择胰岛素加可乐定或左旋多巴试验。
如GH刺激试验正常而临床仍怀疑为GH轴障碍时,可于夜间睡眠中每15或20分钟测定(12~24小时)GH分泌节律,如较正常儿童分泌峰减少并峰值减低,可考虑为生长激素神经分泌功能障碍(GHND)。如有GHRH可用于刺激试验,若GH反应正常,说明病变部位是在下丘脑。但该方法烦琐,采血次数多,不易为患者接受。
3.IGF-1和IGFBP-3
IGF-1和 IGFBP-3均为检测GH-IGF轴功能的指标。两者分泌模式与GH不同,呈非脉冲式分泌,较少日夜波动,血液循环中的水平比较稳定。血清IGF-1出生时的水平非常低,随后在儿童期缓慢升高,在青春发育期升高显著,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减少。青春期女孩出现高峰的时间约早于男孩2年。IGFBP-3的水平变动与其相似,但变化较小。目前认为IGF-1、IGFBP-3可作为5岁至青春发育期前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筛查检测,但该指标亦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常人IGF-1和IGFBP-3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性别、年龄、营养状态、性发育程度和甲状腺功能等,故必须建立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IGF-1水平降低,可考虑GHD可能,但IGF-1水平正常也不能完全除外GHD。IGFBP-3水平降低对3岁以下的GHD儿童诊断有帮助,但对3岁以上矮身材儿童诊断意义不大。
另外,IGF-1测定还可监测GH治疗后的反应,并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如矮小儿童GH激发试验中GH峰值正常,而IGF-1低下,但在注射外源性GH后,IGF-1升高,生长速率加快,提示患儿生长激素分子有变异;如IGF-1不升高,生长不加速,则提示可能系生长激素受体缺陷。
4.其他内分泌检查
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一旦确立,应检查下丘脑-垂体轴的其他内分泌功能。根据临床表现可选择测定TSH、T4或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刺激试验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试验以判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性腺轴的功能。用胰岛素、TRH、LHRH联合测定,可以同时了解垂体的多种功能。
5.染色体核型分析
对矮身材患儿具有体态发育异常者应进行核型分析,尤其女性矮小伴青春期发育延迟者,应常规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排除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如Turner综合征。
6.头颅MRI检查
已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需行头颅MRI检查,以了解下丘脑-垂体有无发育异常或器质性病变,尤其对检测颅内肿瘤有重要意义。
7.基因检测
随着二代测序及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等技术的临床应用,基因检测在矮身材的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可进行与腺垂体发育缺陷相关的基因(HESX1、LHX3、LHX4、PROP1、POU1F1 等)和与GH-IGF-1轴缺陷相关的基因(GH1、GHR、IGF1、IGFR、STAT5b、IGF-ALS 等)分析。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替代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目前大都采用0.1U/(kg·d),每晚临睡前皮下注射一次(或每周总剂量分6~7次注射)的方案。GHD早期开始rhGH诊疗效果较好,治疗后生长速度明显增加,第1年约增10~12cm。之后生长速率可有减慢。治疗过程中可根据生长速率、青春发育状况及IGF-1水平等调整剂量,但最大量不宜超过0.2U/(kg·d)。促生长治疗应持续至骨骺闭合为止。通常在患者达成年身高后需再行生长激素分泌状况评估(多种垂体激素缺乏者除外),如仍存在生长激素缺乏,应转至成人内分泌科随访,并给予小剂量生长激素替代以维持心血管及代谢功能。
应用rhGH治疗的患儿应定期在儿科内分泌门诊监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每3个月监测身高、体重、性发育状态、生长速率、身高SDS等生长发育指标,甲状腺功能以及血糖、胰岛素等糖代谢指标,每年监测骨龄,必要时监测肝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等。rhGH治疗前应测甲状腺功能,若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需及时给予左甲状腺素治疗,待甲状腺功能正常后,才开始rhGH治疗;治疗后前3个月应每月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在必要时补充甲状腺素。
rhGH治疗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目前报道rhGH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有良性高颅压、对糖代谢的影响、甲状腺功能低下、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诱发肿瘤的可能性、色素痣、手脚变大等。注射局部红肿及皮疹并不常见,中耳炎、胰腺炎、男性乳腺发育等亦有少数报道。rhGH长期治疗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部分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但多为暂时可逆的,极少发展为糖尿病。绝大多数患者在rhGH治疗中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在rhGH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均需定期检查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必要时行OGTT试验,排除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目前临床资料未显示rhGH治疗可增加肿瘤发生、复发的危险性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对恶性肿瘤及严重糖尿病患者建议不用rhGH治疗。rhGH治疗前应常规行头颅MRI检查,以排除颅内肿瘤。考虑合并多种垂体激素缺乏者,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监测肾上腺皮质功能。多发垂体功能缺乏如有TSH缺乏产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应给予L-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如有ACTH的分泌不足,在无明显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时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必须用亦需最小量,防止糖皮质激素拮抗GH的作用。
同时伴有性腺轴功能障碍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骨龄达12岁时可开始用性激素治疗。男性可用睾酮;女性可用雌激素,由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进行剂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