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康复(住院康复期)
根据患者病情、自身状态的不同,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步增加患者可以耐受的日常活动量。常见方法有:
1.床上肢体活动:从远端肢体的小关节活动开始,活动时呼吸自然平稳,若没有任何症状,逐渐增加活动量,自己进食,垂腿于床边,吃饭、洗脸、刷牙、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可早期进行。
2.坐位训练:是重要的康复起始点,应从病情稳定后第一天开始,开始坐起时可有依托,如被子、枕头放在背后,将床头抬高等。在依托坐位适应之后,患者可逐步过渡到无依托坐位。
3.步行训练:病情稳定后,可先进行床边站立,克服体位性低血压,在床边站立无不适后,可逐渐开始床边步行,如床边步行出现不适,则可及时上床休息,如床边步行无不适,则可在病房内行走,再到走廊里。
4.排便训练:患者大便务必保持通畅,如果出现便秘,应该使用通便剂辅助通便,排便方式也应由卧位排便逐渐改为坐位排便,可减轻患者心脏负荷及能量消耗。
5.上下楼活动训练:活动是保证患者出院后在家庭活动安全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量,一般每上一级台阶可以稍作休息,以保持呼吸平稳,避免不适症状。
6.心理康复:患者急性发病后,一般会出现焦虑和恐惧感。该时期,医护人员可对患者进行医学常识教育,使其了解冠心病的发病特点、注意事项等,患者家属可床边陪护,通过家庭关怀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二期康复(出院后康复期)
在住院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活动内容、延长活动时间,增加活动频率等。常见的方式有室内外散步、做体操、普通家务劳动等。具体可参考以下方案(表1):
表1康复期活动方案

三期康复(稳定性冠心病康复期)
该期的康复在二期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运动量,改善并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
常用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锻炼、控制危险因素等,具体方式可根据患者个人兴趣爱好进行相应的选择,如慢跑、登山、游泳、太极拳、乒乓球、骑自行车等,但应注意合适的运动量,应在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早晨起床时感觉舒适,无持续疲劳感和其他不适感,通过长期的有氧锻炼,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心肌收缩力的提高,改善预后。
另外,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倡导健康饮食及运动方式,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增强自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方面达到理想状态。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知名中医谈心脑血管养生保健——冠心病预防与康复》
主 编:王清海,李典鸿
ISBN:978-7-117-295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