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夫妇希望把自己的体质调整到最佳状态,不少人想到服用补品或补药。
很多人听说或开始认识中医源于“中医治病治本,中药天然无毒,中药能补气补血,中医能让人强壮体……”,这些说法有些是片面的。药食同源,但“是药三分毒”。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优越,滋补营养品市场火爆,而选择是否需要进补及选择何种补品,一定要讲究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制宜”,即要依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需要,季节、地域的差异等综合分析选择。
首先,“虚则补之”,补品和补药是针对虚证的,若无体虚,盲目进补则适得其反。
中医门诊经常见到男性要求补肾壮阳,女性要求补养气血,而医生诊治后患者体力旺盛、面色红润,情绪、饮食、大小便、睡眠等状况均良好,常规查体无疾病,性生活正常,精液常规和女性月经正常,则无需服用补药。若确实存在体虚,也需要经过医生判断是气、血、阴、阳哪方面虚,并且与哪些脏腑有关,再作治疗。
门诊常见一些男性形体壮实、多汗口苦、尿黄便秘、舌红苔黄厚腻,属于阳盛火旺的体质,却为补肾辅助生育,服用人参、鹿茸、肉苁蓉、锁阳等补益壮阳之品,导致鼻衄、头胀、眼红、便血、心慌、失眠、燥热等阳亢热盛证候,此类盲目进补无异于抱薪救火,反受其害。切勿把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强肾片等当成万能的男性补肾药,也不是所有女性都能服用十全大补丸、鹿胎膏、阿胶补血膏、固元膏等补养气血的。
其次,经过正规医院的医生诊断后,才可以从生活和饮食方面进行调养。
如常见的补气、补血药物和食物有:黄芪、党参、太子参、西洋参、山药、莲子、当归、阿胶、紫河车、大枣、桂圆等;补阴药物和食物有:冬虫夏草、枸杞子、麦冬、石斛、桑椹子、黑芝麻、百合、银耳等;补阳的药物和食物有:淫羊藿、肉苁蓉、鹿茸、锁阳、肉桂、羊肉、狗肉等。
虽然老百姓常说“药食同源”,但中药毕竟不都是食物,某些药物非但不能补益气血,反而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对于备孕的妇女没有特殊的必要性应尽量避免服用。
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
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芒硝、雄黄、砒霜等。
慎用的包括具有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泄作用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辛夷、半夏、牡丹皮、薏苡仁等。
上述药物如果备孕妇女因已患内外科疾病必须治疗,建议先治疗原发病再怀孕,备孕前一月左右停药,之后再同房试孕;对于正在服用慎用药者,一旦发现妊娠应立即停药,根据服药时间可以咨询处方医师了解药物影响。
另外,中药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应用的,上述行气活血通经药物在某些疾病,如在输卵管不通、盆腔囊肿或炎症等疾病治疗中疗效良好,女性备孕过程中仍然可以依据病情使用,不但不会造成流产风险,反而起到助孕作用。
再有,当服用了疏风清热解毒或辛温散寒解表的感冒中成药后发现已经妊娠,不必慌张,可以请内科和妇产科医师针对感冒性质作出分析,除外特殊的病毒感染,并经药师分析认可了药物成分的安全性,可以继续妊娠,停药后定期随诊观察,无流产发生即可。总之,只要经过正规医师的指导,无需谈药色变。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怀孕,你准备好了吗》
主 编:马良坤
ISBN:978-7-117-22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