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详情-检验-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检验  > 总补体溶血活性(50% hemolytic unit of complement,CH50)测定试验
总补体溶血活性(50% hemolytic unit of complement,CH50)测定试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总补体溶血活性(50% hemolytic unit of complement,CH50)测定试验

英文名称 :

别 名 :

ICD 号 :c16.9

原理

利用补体的免疫溶细胞反应,当补体与靶细胞膜结合时,可引起靶细胞损伤、溶解。将绵羊红细胞(SRBC)用特异性抗体包被(致敏),此致敏SRBC与被测血清在体外混合时,通过使C1活化而激活补体传统途径,导致SRBC溶解。被测血清中的补体含量与溶血程度呈正相关,但并非直线关系,而是成一条S形曲线。在溶血率小于20%或大于80%时,补体量变化即使很大,溶血程度变化也不显著,故测定补体溶血活性时,均以50%溶血为终点,以CH50单位/ml表示。1个CH50单位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裂解5×107个致敏SRBC的补体量。C1~C9任何一个成分缺陷均可使CH50水平降低。但单个补体成分的蛋白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的50%~80%,CH50不一定表现变化。

临床意义

CH50活性增高常见于各种急性期反应,如急性炎症(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炎、皮肌炎、伤寒、天花、麻疹、黄热病、肺炎、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炎、阻塞性黄疸等)、组织损伤与肿瘤特别是肝癌等。

CH50活性减低可由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引起,先天性补体缺乏症比较少见,可由补体基因缺损或基因突变引起,主要导致补体成分或调节成分缺陷。后天因素主要由消耗增多、合成减少等因素引起,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SLE、大面积烧伤、冷球蛋白血症、严重感染、肝炎、肝硬化、组织损伤缺血等。

机体发生炎症时,补体值可以增高,但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患和变态反应性疾患,补体值往往下降。

上一篇:血清IgE(immunoglobulin E)测定试验 下一篇:旁路途径的溶血活性(alternative pathway CH50,AP- CH50) 测定试验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