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血钙(总钙和离子钙)测定试验
英文名称 :
别 名 :
ICD 号 :c16.9
血清总钙由3部分组成:游离或离子钙,约占血钙总量的50%;蛋白结合钙,大部分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只有少部分与血浆球蛋白结合,约占血钙总量的45%;复合结合钙,这部分钙与阴离子,尤其是磷酸盐、柠檬酸盐和重碳酸盐结合,约占血钙总量的5%。检测血钙水平对了解骨代谢及骨代谢紊乱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1. 低钙血症 若伴有高磷血症者,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若伴有低磷血症,则多见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症。
2. 高钙血症 多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恶性肿瘤或肿瘤转移等疾病。
3. 尿钙测定对了解钙代谢、反复发生肾结石等具有一定意义。
4. 在以下疾病和状态中测定离子钙的含量更为准确①妊娠妇女、新生儿;②大量输入含有柠檬酸的血液或新鲜冰冻血浆;③异常蛋白血症,例如肾蛋白丢失、吸收不良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活动性炎症、术后、需要加强医疗护理的病人;④体内pH改变和蛋白质丢失所致晚期肾病;⑤恶性高钙血症,尤其是当PTH正常时;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综合征。
5. 当血浆钙的分布不受体内pH变化影响时,钙离子测定才具有诊断意义。血样本被收集后,血液的pH降低或酸中毒会因血细胞的代谢而导致钙离子升高;血液的pH升高或碱中毒,因样本中的CO2排出而导致钙离子下降。
6. 样本采集与处理必须规范 ①当钙离子浓度稳定时,患者休息至少10分钟并且平躺或静坐至少5分钟;②与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间隔至少为4 小时;③采血时静脉压迫要轻,因为静脉压迫一段时间可能导致钙总量上升10%;④酸中毒可致血钙离子升高;⑤钙总量测定时推荐使用肝素抗凝血浆,钙离子测定应用肝素化全血或无氧状态下获得的血清,不能使用EDTA和草酸盐抗凝的血浆;⑥尿钙测定需收集24小时尿液;⑦样本的保存:总钙测定9℃保存1周;钙离子测定全血4~8℃保存4 小时,血浆在室温下可保存4小时,在无氧条件下,4℃可保存24h。
7. 生理因素对血钙测定有影响作用 ①运动、体位由仰卧位变为直立位,血总钙和离子钙均升高;②进食后不久采样会因为体内pH升高和蛋白质增加而导致钙离子下降5.4%;③过度换气,pH每上升0.1个单位,钙离子下降0.05mmol/L(0.2mg/dl);④生理节奏的变化:一天内不同时间钙离子的数量也不相同,变化范围为4%~10%;⑤大量牛奶等高钙饮食可由于肠道过量吸收引起血钙增高;⑥尿钙的参考区间随饮食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