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疱疹亦称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发生于掌跖、指(趾)部皮肤的复发性非炎症性水疱病。
由于本病常伴多汗症,控制多汗有利于症状的缓解,故以往认为汗疱疹系汗管开口闭塞引起的汗液潴留所致。镍、铬等金属的系统性过敏及精神因素可能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多见于青中年,好发于手指、掌跖。典型皮疹为多数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深在性半球形水疱,成群发生,对称分布,呈正常肤色。水疱不易破裂,2~3周后多自行吸收消退,干涸后形成领圈状脱屑,严重时整个手掌呈弥漫性脱屑。患者自觉灼热及瘙痒(图1)。
汗疱疹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夏季加重,入冬自愈,常与手足多汗并存,易复发,可持续数周及数月不等。有些病例往往每年定期发作,经过数年后可自行痊愈。
汗疱疹的治疗以外用药为主。早期以干燥止痒为主,可用25%三氯化铝等收敛药,必要时口服溴甲胺太林(溴本辛)或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也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局部反复脱皮、干燥疼痛者,可外用鱼肝油软膏、维生素E乳膏或尿素软膏等。
汗疱疹患者日常要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努力寻找并祛除接触性的刺激性因素,少接触各种洗涤清洁剂。汗疱疹患者频繁接触各种洗涤清洁剂,会使手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经皮水分丢失增加,一些微生物的侵入也会增加,从而导致皮肤定植的细菌数目增加,引起机体的超敏反应,进一步加重皮肤炎症,因此一定要减少接触洗涤用品。此外,足部多汗者要勤换袜子,穿透气和吸水性好的鞋。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皮肤科疾病合理用药问答》
主 编:张建中、陈周
ISBN:978-7-117-19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