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英文名称 :
别 名 :
ICD 号 :c16.9
例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浆细胞骨髓瘤、MDS、白细胞减少症等的分类、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治疗方案选择,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等。
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MPN、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可以表现出明显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协助其诊断。
如疟疾、黑热病、弓形体病和某些真菌感染等的诊断:由于骨髓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大量单核-巨噬系统的细胞,一些血液寄生虫感染时,骨髓涂片中易于查找吞噬疟原虫、黑热病原虫、弓形虫等的巨噬细胞或细胞外病原体,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如肺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等发生骨髓转移时,可在骨髓涂片中查到相应的肿瘤细胞。有时,某些肿瘤的发现可能最早在骨髓中找到转移的癌细胞。
如戈谢病、尼曼-匹克病、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等,骨髓涂片中可见到巨噬细胞中蓄积的类脂质而形成的特殊形态的戈谢细胞、尼曼-匹克细胞和海蓝组织细胞等,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骨髓象分析需要结合血象的变化分析。
辅助诊断:急性白血病时,尽管其血象与骨髓象变化有相当程度的差异,但二者关系密切,此时骨髓内大量低分化的白血病细胞在划分系统有困难时,可根据外周血中某些分化较好的细胞来推测其原始细胞的系列归属。
鉴别诊断:①某些疾病血象相似而骨髓变化显著不同:如非白血性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可均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而骨髓变化却截然不同,前者呈白血病性增生,后者则可见有核细胞增生低下;②某些疾病骨髓象无明显变化而血象变化显著: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③某些疾病血象无明显变化而骨髓变化显著:如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
①骨髓取材、涂片、染色良好时,才能进行骨髓象检查,否则不能准确进行形态观察;②对严重的凝血因子缺陷病,如血友病等禁忌骨髓检查。骨髓穿刺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完成,骨髓液抽取约为0.2~0.3ml,过多易导致血液稀释;骨髓液应在采集后迅速涂片,避免凝固;③对不明原因的贫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痛等患者,为明确诊断或排除某些疾病时,常需要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
在白血病标本分类计数时,一般分类计数≥500个有核细胞。计数原始细胞百分率有两种方法:①原始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all nucleate cell,ANC)的百分率;②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non-erythroid cell,NEC)的百分率;NEC是指ANC中去除有核红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