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沟通特点
交接班医生间沟通是有明确的特定时间、特定目的的沟通。作为医疗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诊断、治疗、观察措施的连续性;同时,交接班时间段也是容易发生医疗疏失的危险时段。因此,规范交接班医生之间沟通行为,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一环。
(二)沟通内容
主要对新入院、急危重症、术后和有特殊诊治要求的患者进行的信息交流,明确接班医生需要观察的事项 (如病情变化、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情况、术前给药等)。
(三)沟通不良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1.交班医生因工作繁忙,未行书面或口头交班。
2.对危重及特殊患者未与值班医生进行床旁交班。
3.接班医生疏于履职,对交班内容未予重视。
4.交接班内容不规范,疾病及需观察的重要信息疏漏。
解决方案:
1.落实交接班制度 严格实施各级交接班制度,强调书面交接班签名和床旁交接班,尽量不用电话交接,减少信息沟通错误发生。
2.建立交接班模板,规范交接班形式与内容。内容精炼,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3.增强医生自觉性 通过交接班失误案例学习,使医生真正了解并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4.相互理解和支持 工作的繁忙容易造成交接班不够仔细和完善,交接班医生需相互理解,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交接。
案例
1.案由
某患者,因“感冒”到某医院急诊就诊,首诊医生考虑患者可能有“隐匿性”心肌梗死,予以留查。次日换班时,首诊医生与接班医生未对此患者进行交接,接班医生让患者离院,患者在离开医院不到一公里处,心肌梗死发作,立即返回医院,抢救成功。
2.分析
交班医生表示因工作过于繁忙,忘了对该患者进行交班,而接班医生认为该患者没有交班,为一般患者,而未予重视。
3.建议
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对需要观察或处理的(如危重、当日新入院及手术患者等)病情和处理事项等医疗工作进行书面交班,必要时床旁交班。
医生间密切配合与相互查漏补缺若未见交班则接班医生应主动提醒、询问交班医生有不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筛查患者高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