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沟通特点
上级医生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对罕见病、少见病以及疑难疾病的诊治常有独到见解,且熟悉专业领域的新进展;但常因医疗工作繁忙,同时兼有大量其他事务,时间和精力的不足,容易导致上级医生与下级医生间的沟通不到位。下级医生是临床医疗工作中最苦最累的岗位之一,一方面需收治患者,书写各类医学文书,开具医嘱并跟踪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还需熟悉相关疾病诊疗知识及不同学科间临床工作流程与程序,工作之余还要强化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与考试等。下级医生由于经验不足,缺乏自信,可能在临床工作中畏手畏脚;有时盲目自信,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无畏而导致不良后果。
沟通中,上级医生希望下级医生能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其意图,贯彻实施其诊治意见,适时反馈患者诊疗情况、病情变化情况并做好基础性临床工作。下级医生希望上级医生能主动分担临床任务和风险,放手让其学习技术,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二)沟通内容
1.患者病情、诊断及处理:病情评估情况、诊断是否认同,下一步检查及处理有否补充,病情突然恶化如何应对,危重患者抢救和危急值处理等。
2.手术方式及高风险操作:手术指征把握是否得当,方式选择是否合适,手术及操作风险评估是否到位,并发症如何处置等。
3.特殊检查及治疗:选择理由是否充分,异常结果如何应对,治疗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及并发症处理等。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三)沟通不良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1.部分上级医生存在的问题
(1)因思想僵化、保守,不愿将技术传授给下级医生。
(2)对下级医生的关心不够,一味要求下级医生必须按时完成各项工作,而不予了解其具体困难,也未予以必要的人性化关怀。
(3)缺乏责任担当,尤其在危机处置中,躲避、推脱责任,苛责下级医生。
2.部分下级医生存在的问题
(1)过于自信,擅做决断;或怕请示上级医生后被责怪,遇到医疗问题不请示上级医生。
(2)缺乏自信,怕承担责任,能力范围内能够处置的问题,也等待上级医生处理。
(3)怕苦怕累,计较个人得失,工作缺乏主动性。
解决方案:
1.上级医生
(1)清楚指令,有效授权:
上级医生应该承担起对下级医生“传、帮、带”的责任,通过医疗查房、教学查房、模拟教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多种形式向下级医生传授知识;及时纠正诊疗中的不足之处并告知理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授权下级医生,帮助和提高信心,给予其成长和空间,并要随时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以便修正医疗行为,保障患者安全。
(2)关心帮助、认可信任:
关心认可下属,了解其需求和困难,给予人文关怀,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积极主动化解可能的冲突和矛盾。
(3)倾听和反馈:
上级医生应耐心倾听下级医生的请求,鼓励表述困惑或疑难,明确地表达意见及建议。
(4)危机处置,敢于担当:
在处置医疗危机中,上级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准备(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下级医生的处置过程,了解患方的述求等),主动面对并安排相对充足的时间完成医疗危机的沟通。
2.下级医生
(1)充分尊重上级医生
上级医生查房时,携带病历及相关资料,主动汇报病史、检查结果、诊断、诊疗方案、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等,按上级医生要求及时落实诊疗措施并记录。
与上级医生意见不一致时,应本着客观、科学的态度,以患者的利益和安全为重,与其充分交流,必要时会诊讨论明确进一步治疗方案。
(2)积极主动工作
管好分管患者,虚心学习,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医生安排的基础性临床工作。心甘情愿做好助手,及时报告患者病情变化及诊疗效果。
(3)知己知彼
充分了解上级医生工作风格,也要让上级医生了解你的能力,你也需要对他的指令做一些有益的建议,互相反馈信息,彼此分担责任。
案例
1.案由
某患者,因“急性左心衰”入院,夜间病情加重。一线值班医生对患者积极对症处理,但未及时请示上级医生,也未请其到场查看,直到患者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后方通知上级医生到场抢救。最后虽然患者转危为安,但家属质疑病情加重后只有一个“小毛头”医生在,没有高年资医生,延误了抢救,导致了矛盾。
2.分析
该上级医生平时要求严格,加之刚抢救完上一个患者才去值班室休息。下级医生认为此患者即便上级医生到场,其处理方式也一样,担心打扰上级,受到责怪,故决定自行处理。但患方却误认为上级医生不在岗,产生了不必要的纠纷。
3.建议
(1)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按照三级医生负责制严格患者诊疗过程把关。尤其在危重患者抢救时,下级医生进行不熟练的高风险操作时,上级医生必须在场指导。各级医师均应以患者安全及生命为重,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2)上下级医生之间应相互体谅、帮助与关心、包容不足,共同承担治病救人的职责。下级医生更应尊重上级,勤于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