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围手术期概述
围手术期概述
正文

(一)围手术期的概念

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结束直至基本康复,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围手术期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

(二)围手术期的准备

1.术前患者的一般准备

(1)生理方面准备:

①保证营养:术前一周左右,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经口或经静脉提供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以保证手术的耐受性;②预防感染:因准备接受手术的患者体质普遍较弱,容易并发感染疾病,因此,防止术前患者接触有感染的其他患者或家属及医护人员,尽量减少术前患者的外源性干扰;③机体相关功能的训练:术后为了利于伤口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患者大多需卧床休养几日,这样一来易引起患者尿潴留、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和便秘等不适。因此术前患者常规进行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的训练,吸烟者,术前两周指导患者开始停止吸烟;④备血和补液:手术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在术中出血,且手术治疗有出现突发状况的可能,因此在术前对手术患者常规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此外,手术中还会导致体液的外渗和流失,因此还要补充一些晶体溶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⑤胃肠道准备:非胃肠手术病人,常规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以防止麻醉过程或手术过程中呕吐。术前一夜肥皂水灌肠;⑥其他:术前一天或术日早晨检查病人,如有发热(超过38.5℃)或女病人月经来潮,应延迟手术;术前夜给镇静剂,保证病人的充分睡眠;进手术室前排空尿液,必要时留置尿管;手术前取下义齿。

(2)心理方面准备

相关文献显示,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应激水平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术中配合和术后恢复,过强的心理应激和完全没有心理应激都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患者于术前允许其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关键是把握患者的心理反应的程度,防止反应过高或过低,如发现过分的采用否认机制来处理手术应激和对手术期望过高,对手术将会带来的疼痛和痛苦毫无心理准备的两类患者,应通过提供信息使患者面对现实,与此同时向患者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以避免他们从一个极端(毫无焦虑表现)走向另一个极端(极为恐慌)。

2.医生的一般准备

(1)围手术期经治医生须非常熟悉手术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文化水平,还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疾病的认知、态度、经济负担等。尤其强调的是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注重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背景的原因在于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及行事方式。当患者从一个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医院环境时,因受到陌生环境的冲击,常处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失衡状态。不同的环境下,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所产生的效应是存在差异的,医院内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对不同的患者可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因此,把好患者文化背景的“脉”十分重要,虽然与患者的病情关系不甚密切,但是对于防范医患矛盾却至关重要。

(2)主刀医师亲自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术前谈话。术前谈话的目的是外科医生在手术之前向患者及家属或相关人员、单位负责人等将患者的病情、将实施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和可能的预后情况等内容客观地告知他们,并对相关的咨询问题予以解答,以便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了解和理解,对将要进行的手术治疗达成统一意见。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共同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此外,有研究表明,向患者提供过分不真实的感情信息(如“手术不会引起疼痛的,术后也不会有不适”),可加剧患者术中的心理痛苦,增加术后的心理并发症。因此,术前与患者沟通时切忌过分缩小或夸大手术的疼痛和痛苦。

(3)医生于术前为患者开具一般的常规术前检查项目,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乙肝、梅毒、艾滋病、胸片、心电图等,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在通知患者做如上检查时,应该向患者做具体的解释,说明做不同检查项目的目的。站在医生的角度,我们非常清楚这些检查的重要意义,但是对患者而言,他们有权利知道何种检查有何意义,重要的是这些检查与他的疾病有什么关系,尤其是一些检查项目因为病情观察的需要可能在住院期间就需要多次重复进行,但是医疗检查因涉及有创伤或治疗费用等的诸多问题,如,有的患者因大量使用一些损失肝肾功能的药物,可能导致肝肾功能的损伤,需要多次抽血观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医生开具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患者的治疗考虑,但是在患者眼中看到是反复的抽血,又因文化水平的差异,血液对于患者的意义是不同的。因此,就因为一个常规定期检测性的检查项目就可能引发医患沟通障碍甚至矛盾的产生。因此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医生要做的最重要的是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医生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患者的治疗,这样一来,医患间的矛盾就有望避免。

(4)参与手术的所有医护人员应该知晓在术中应该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注意语言交流的严肃性,尽量使用手术用语,说话轻声,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接听手机。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对局部麻醉的患者,在术中加强对病人的沟通,使患者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手术,注重维护病人的权益,时刻注意尊重患者。

(5)术后医生应积极询问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对手术的重新认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过程,介绍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和疼痛等方面,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责任心,坚决杜绝手术后对患者置之不理,手术虽然结束但是患者的思想顾虑依旧还存在,担心手术后不良反应等,因此,术后进行医学专业指导、同时增加人文关怀也至关重要。

综上,围手术期的患者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于手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和睡眠障碍等心理反应。因此,外科医生应该利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每个时机,如入院病情评估、体格检查、晨间查房、术前告知等时间,通过恰当的言语沟通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仅仅掌握患者的生理上的病情是远远不够的,尚需要把握患者的心理动态。生理上的变化相对更容易被医生发现和鉴别,但是心理上的变化却需要通过医生的言语沟通来发现。因手术治疗方式的特殊性,若围手术期没有和患者进行详尽、科学和严谨的手术相关内容的沟通,则极易引起术后的医患矛盾。

上一篇:外科概述 下一篇:外科医患沟通技巧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