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医务人员接诊前的准备
医务人员接诊前的准备
正文

接诊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可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建立医患信任,顺利完成病史搜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以实现诊疗目标。

(一)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

采用恰当的称谓,主动结识和了解患者,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接诊前应了解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情况。婴幼儿及无行为能力的患者要了解其监护人情况。需要了解患者的自然状况、文化程度,注意观察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以及品格状况等。清楚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能促进有效的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为诊疗过程奠定好基础。

(二)接诊要素的准备

接诊要素是指在接诊过程中能影响医患双方思绪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仪表、姿态和言语等,这些要素贯穿于接诊的整个过程,对接诊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的作用,是接诊顺利进行的前提。

1.接诊环境

诊室是患者接受诊疗的主要场所,是患者的第一感受区域,是影响医患沟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对诊疗的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接诊环境的准备包括视觉环境、嗅觉环境及听觉环境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安全、安静、明亮、有序、卫生整洁、优美舒适、私密、空气清新、温暖适宜的环境,可以给患者以安全、舒适的感觉,良好的环境对医患的心理、情绪和相互的信任度及患者和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患者因为咳嗽、呼吸困难或恶心、呕吐来到接诊室,看到诊室内肮脏、昏暗、烟雾缭绕,闻到的是污浊、难闻的空气,就会加重患者的症状,很容易降低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度。对于进行患者私密部位检查的妇产科、肛肠科、皮肤科等科室,如患者及家属可以随意出入,而对被检查的患者没有相应的遮挡,患者的隐私得不到保护,这很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情绪,进而对医生的合理要求出现抵触,甚至可以引发医患矛盾和冲突。因此,合宜的接诊环境是接诊前必备的条件。

2.诊疗工具

接诊前配备好诊疗工具,如备齐体温计、听诊器、叩诊锤等各种检查工具及化验单据等,并且摆放有序,清洁卫生。检查电脑、打印机的工作运行状态,必要时还需准备相关资料、模型和演示挂图等,使患者接受医生诊疗时有信任感、安全感。如果需要化验及检查时,医生才在各种单据中翻找,需要进行体格检查或治疗时,发现相应的检查或治疗器械没有,或未及时消毒、随意摆放、不能使用等此类情况,会使患者对医生及医院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产生不良情绪,极易产生医疗纠纷。

3.医生必备条件

(1)心理准备:

在医患沟通前,医生应保持平稳安静、舒畅的心情和饱满的热情,充满自信。医生带给患者亲切的微笑、仁爱的目光,可以恰当地调节患者因疾病造成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对医生、疾病或治疗方法不了解而存在的思想压力,带来轻松愉悦的气氛。

(2)态度和蔼、仪表规范:

以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表示对患者的尊重,同时体现出医生的医德修养,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需遵循一定的言行准则和仪表、仪态规范,良好的职业形象有利于医患沟通的顺利进行。对患者以柔和的言语,亲切的目光,也是医生自信、具有亲和力的表现。同时保持和调整与患者恰当的距离和角度,消除患者的紧张和不安,传递医生对患者的友善和关爱。整洁、端庄的仪表、仪态会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医生的言行举止可直接影响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和治疗疾病的信心。因此医生接诊前必须检查自己是否精神饱满、衣帽整洁、头发梳理、面部洁净、手指洗净、指甲剪整、鞋袜洁净、口罩洁净、鞋子洁净、服饰得体等。医生只有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才能令其积极配合诊疗,完成接诊过程。

(3)必要接诊时间的保证:

医生必须保证必要的诊疗时间,以满足患者与医生沟通的心理需求。许多医院为保证接诊质量,对各科门诊诊治患者的时间作出原则性的强调,但是医生每天要接待大量的患者,有时难以妥善协调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尤其在患者就诊的高峰时刻或高峰季节,矛盾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工作十分关键。

因此医生做好接诊前的充分准备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接诊氛围,提高诊疗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保证接诊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医务人员与特殊患者沟通技能的实操练习 下一篇:医务人员接诊初期的导入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