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曾经有个单身、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中年男人,因肺部发现占位而住进胸外科。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情况已经不适合手术治疗。此时,医生让他出院无疑会是个坏消息,他后来的表现也是绝望的。他拒绝出院,不允许同屋再住进其他患者,在床头桌上摆了自己的照片当作遗像,旁边还放了一把短刀,时刻准备对付“侵犯”他的人。显然他不能接受眼前的事实,弄不好很可能出现进一步过激的行为。最终,还是主管医生找了一个安静的房间,与患者单独进行了一次兄弟式的长谈,站在他的角度分析病情和今后的治疗方案,让他感到了安慰和鼓励,进而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出院后采取其他方式尽快治疗。
如果没有主管医生的这次长谈,恐怕事情还会僵持下去,既耽误患者的治疗,也会影响病房的工作秩序,影响其他患者治疗。所以,有些问题不是简单的给患者一张出院通知单就能解决的。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虽然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诊疗方案也是有原则的。但是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伴随的基础疾病,甚至家庭关系、经济状况、知识水平、健康常识等因素和影响着患者及其家人对诊断的接受能力,对治疗的配合与承受能力。当然治疗的效果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实践中,往往是那些愿意在治疗中表达自己感受和意愿的患者更能与医生达成一致,更好配合治疗,医患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
有些患者和家属在医务人员向他们传递坏消息时,也许会表现出极度情绪化状态;也有些病情很严重的患者和家属虽然有些思想准备,但听到确切的坏消息后仍然会产生痛苦的心情。无论怎样,通常情况下,保持片刻的沉默,安静地等待,让其充分理解消息,是很有帮助的。
像前面的胸科医生那样,事先准备好,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创造一种温暖的氛围,也许是传达坏消息的较好方式。当然,告知坏消息后,一定要给患方提供治疗建议,帮助患者和家属建立起生存和康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