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陈女士的双手手掌突然瘙痒不止,一看,上面长了几个透明小泡。陈女士立即想到了市内某医院的熟人,熟人非常热心,没让她挂号,也没拿病历本,带着她直接到该院皮肤科,找了当日当班的一个年资较高的医师给她诊治。医生查看后诊断为手部真菌感染,随后给她开了近两百元的外用兼内服药物。然而,让陈女士没有想到的是,她严格按医嘱用了几天药后,双手上的透明小泡数量却一天比一天多,最后双手手掌被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水泡“占领”。
没办法,她瞒着熟人又到另一家医院的皮肤科挂号就诊,医生告诉她,之前为她接诊的那个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她实际上是因为药物过敏导致的皮疹,并不是手部真菌感染。因为用错了药,不仅没能治好她的病,反而导致手部水泡进一步蔓延。之后,医生为她进行了“挑泡”等对症治疗,并另开了治疗药物过敏的外用内服药物。经过治疗,陈女士的手部瘙痒基本消失,水泡面积逐渐缩小、结痂。手上的病看好了,但是陈女士心理的疙瘩却结下了。随后,陈女士到那个熟人所在的医院投诉,要求处理医生的误诊行为,熟人也从此变成陌路。
案例分析:此案例中,医生的不足很明显,一是在没有挂号、没有建病历的情况下接诊患者,没有遵照基本的诊疗流程,违反诊疗规范。二是对于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过于自信,没有详细问诊、了解病情就做出诊断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最后被证明是误诊。应该强调的是,遵守诊疗常规是医务人员的执业底线,不能因为熟人介绍或与患者关系好就省略步骤,掉以轻心。
中国传统社会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色彩,这种“圈子社会”的信任是一种非理性的关系。然而当这种信任遭遇个人利益的损失,尤其是生命健康的损失时,这种本来就不坚固的信任关系就会立刻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