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患者对治疗效果心理预期过高时医务人员应该关注患方情绪变化案例
患者对治疗效果心理预期过高时医务人员应该关注患方情绪变化案例
正文

案例:某医院住院部二楼一间医务人员办公室内,有一张病床,一位老者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家人在一旁照料。而办公室内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墙上还挂了些腌鱼腊肉。从凌乱的环境可以看出,该患者已经在办公室居住了很长时间。据了解,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今年81岁,是一名退休教师。去年,老人在家不慎摔伤右腿来该院治疗。后经检查发现是“右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经过一个月的牵引治疗后,院方决定对其实施“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固定材料的选择上,患者家人要求用更昂贵、效果更好的钛合金,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医院还邀请来外院专家联合手术。

手术完毕后,患者的儿子从外院专家那里意外获悉,父亲手术中所采用的固定材料,不是此前口头约定的钛合金,而是不锈钢。感觉受到欺骗的家属随后找到主治医务人员质问,但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而术后患者右腿股骨部分是好了,但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出现僵直肿胀,无法下地行走,更让家属认为这是医院更换了固定材料所导致的结果。“我们问过一些专家,钛合金材料体积小强度高,并且与人体相容性好,运用在人体内无需取出,而不锈钢体积大强度差,若干年后需要将其取出”,患者的儿子表示,他们在手术前预付款也交了,材料也选择好了,不存在缺钱而舍不得用好材料的情况,所以医院得为现在的状况负责。由于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找医院交涉存在的分歧也很大,患者一怒之下决定就住在医院讨说法。

案例分析:针对此案,患方家属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可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治疗效果未达到患方心理期望值,使患者家属产生失望的情绪。老人81岁,因为不慎摔伤右腿来该院治疗,后经检查发现是“右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医务人员在术前没有把手术风险完全告知患方,以致患方在术后出现膝关节和踝关节僵直肿胀,无法下地行走,未达到心理预期。其次,医院违反了术前口头约定,应该使用钛合金材料,却使用了不锈钢材料,而在术中也未向患者家属进一步沟通,使患方认为自己的知情同意权未被尊重,自己被轻视;第三,医疗纠纷发生以后,医院没有采取积极的沟通措施,与患方交涉存在的分歧巨大,放任患方的非理性维权,以致其在医院办公室住了2年。

医方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术前,医务人员应该详细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患者的高龄、骨折情况“右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均属于功能康复不佳的因素之一;第二,术中更改内固定材料也应该与患者家属做进一步沟通,并需要取得家属的同意、签字;第三,出现纠纷后,医院应该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好说服和解释工作,化解医疗纠纷。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急剧变化,医务人员的确存在焦虑感和失落感,他们认为自己的工资低,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同时还要担心来自患者、医闹的压力;而患者的焦虑更严重,到医院有排不完的队,做不完的检查,开不完的药,还要担心病能不能治好,医务人员有没有责任心。

要打破医患之间的这种“囚徒困境”,就要避免患上“焦虑传递病”,丢弃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成见,在沟通和换位思考中重塑信任,建立医患关系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时医务人员应该关注患方情绪变化案例 下一篇:医务人员应该关注反复多次手术患者情绪变化案例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