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缓解工作压力,避免过度焦虑案例
缓解工作压力,避免过度焦虑案例
正文

案例:2008年某日,24岁的梁某在某省医院抢救14天后,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14天前的深夜,这名年轻的女孩最后一次运用她所学的肌肉注射技术,将剧毒药物注入了自己的身体……从记者采访和她的日记看来,她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包括:考职称、领导批评、患者时不时的“冷眼”或不理解等。

案例分析: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面对着需要照顾、治疗和帮助的患者,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释放,就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

2010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80%的医务人员有疲劳感,40%以上的医务人员缺乏工作成就感,28%的医务人员有焦虑感、烦躁感,还有12%的医护人员已经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专家表示,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医务人员的“五高”:第一,离婚率高,尤其是护士;第二,服用安眠药的比例高;第三,过量抽烟的人多;第四,患慢性病,尤其是消化性疾病的人多;第五,自杀率高。在55种社会职业中,医务人员的自杀率排在第一,护士的自杀率排在第三,男性医务人员的自杀率是普通男性的3.7倍。

消除与职业相关的不良情绪,应从保持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开始。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积极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上的良好功能状态。

面对紧张的工作环境和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医务人员应如何缓解压力呢?

首先应当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对于自己的性格、气质、身心状态以及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应当有深入的自我觉察和评价,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绪及状态,做到及时调整。

其次,要学会正视现实,适应环境。成功者总是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一方面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以求外界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另一方面,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又能另择目标或重选方法以适应现实环境。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包括社会缺少合理的支持途径、社会矛盾转嫁、患者期望值过高、公众对医学的风险性和局限性没有科学认识、媒体缺少正面宣传等。医务人员仅凭一己之力,很难迅速改变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因此,正确认识现实,适应现实,变得至关重要。

第三,在工作生活中接纳他人,善于与人相处。人是群居动物,在人群中不仅可以得到帮助,获得信息,还可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和分享,从而保持心理平衡与健康。医务人员要在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能够设身处地考虑患者的疾苦和需要。同时也要保持与同事、朋友和家人的良好关系,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快与压力,应适当向家人、朋友倾诉。

第四,热爱工作,学会休闲。工作的最大意义并非只有物质报酬,还包括个人价值实现后获得的心理上的满足,以及因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得到的尊重。医务人员的工作节奏快,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也比一般行业高,所以更要学会合理安排作息。要充分认识到,休息和休闲并非是浪费时间和无益的。相反,适当的休息,可有效调整身心状态,让自己更有活力地和更高效地投入工作,是一种“充电”。

上一篇:觉察自身情绪,避免工作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案例 下一篇:及时调整家庭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以高水平职业素养做好医患沟通工作案例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