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传染性疾病与医学研究中的患者沟通的典型案例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沟通
传染性疾病与医学研究中的患者沟通的典型案例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沟通
正文

病人女性,22岁,大学本科,汉族,某私企职员,未婚。病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HBVDNA阳性,家中母亲和一妹妹也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入院前已有男朋友。此次为乙型肝炎初次发作,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和黄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食。病人入院后即予以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治疗,病情改善较满意,住院初期病人对疾病的治疗非常配合,男朋友也天天前来探望,并且还带来一些自己亲手做的食品给病人加强营养。可是随着住院时间的推移,病人常常愁容满面、不思言语,照顾其生活的母亲也常常流泪,更不见男友的身影。经过了解,得知男友及其家人由于害怕病情的反复对工作和今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后代的影响,已断绝与其交往。

入院时,由于是初次发病,病人及其家属、男友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情况尚知之不多,认为和普通的消化道疾病差不多,治疗之后即可康复出院。住院之后,随着和医生的交流增多,病友之间的交流以及病人自己翻阅相关的书籍,病人对该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又很肤浅,因此感到非常恐慌,觉得该病是不治之症,后患无穷;另外,通过和其他病友的接触,了解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会耽误工作,还要增加额外的开支,因此病人有明显的焦虑感;尤其是男友的离去,病人感到问题严重,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因此,表现为情绪低落、闷闷不乐,配合治疗也不积极。

案例分析:鉴于病人的恐惧、焦虑状态以及自卑心理,首先管床医师和上级医师以及护士,与病人进行了长谈,深入浅出地给他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告诉他虽然慢性乙型肝炎目前还不能治愈,但是已有很多药物可以控制其病情的发展,只要定期复查,及时用药,以及合适的自我保健,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平时查房的时候,及时向他讲解乙肝的保健常识,既往肝炎病人成功的治疗范例,以及目前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展,打消她的顾虑,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此外,还请一些心情开朗、乐于助人的住院病人,讲讲他们患病之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病情,以及如何与家人、朋友相处的。通过这些措施,病人心中的困惑逐渐解除,心情也逐渐开朗,积极配合治疗,肝功能很快正常出院。之后,定期来医院复查,至今病情基本稳定,工作业绩很好,成了家,孩子已经3岁了。

肝炎病人入院之后,医生首先有一个问诊的过程,通过问诊不仅仅是要采集到病人的病史,同时还要多听听病人的想法,听听他们自己对疾病的看法,对医院、对医生有没有特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尽量通过短暂的接触,建立起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对今后的治疗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病人对医生职业权威的信任是医患关系建立并保持和谐的重要基础,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一种关系,如同病人对医生,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与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建立起信任和密切的关系。前述病人是一个母婴垂直传播的乙肝病人,母亲一直未有临床症状出现,病人自己也是初次发病,之前一直是把自己当做“健康人”看待,生病之后才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艰巨,男朋友离他而去,自己也对治疗失去了信心。这时,由于已经建立起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医生通过自身的医学知识,医疗经验,发动其他住院病人共同开导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上一篇:医学研究中的医患沟通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