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临床用药的依从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对药物的了解程度,药师与患者的交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与药师的交流中,可以使患者增加对药物认识,如药物的有效性、药物对病体的作用等,以此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药师在进行临床药学服务时,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药学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外,还要掌握临床药学服务的技巧,才有可能通过良好的沟通行为,建立互相信任的、开放的、良好的药患关系,确保药学服务的实施,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一)药患沟通的内容
1.使患者获得有关用药的指导,同时获取患者的信息
药师与患者沟通有利于患者合理用药。随着药品种类的日益增多,药品不良反应也有增多的趋势,如何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药品已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临床医师由于专业的原因,很难掌握有关药物的所有信息,因此无法为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作为药学专业人员,药师在这方面具有优势。比如药师可以向患者说明药品正确的用法用量;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可以向患者提示药品可能的不良反应;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运用药物经济学知识向患者推荐疗效好、费用低的药品。
2.解决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患者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有些是疾病过程中相关的临床表现,有些则由药物引起。它可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能是药物的毒副作用。当其由非疾病因素引起时,临床医生往往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这时需要药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病患解决问题,使临床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医生必须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而最优用药方案的制订,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病理状态、药物过敏史、所使用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耐用性情况、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以及遗传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在此方面尤其需要临床药师的大力支持。
(二)药患沟通的方法
1.发药指导
即药师在门诊窗口或病房发药时就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对患者进行指导。该模式的特点是药师相对主动,患者被动接受指导。沟通的内容仅涉及处方中的有关药物。
2.用药咨询
即患者在门诊或病房向药师咨询与用药有关的一些问题。该方法的特点是患者相对主动,药师根据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特点是针对性比较强。
3.药物教育
药师和患者在不定的场合下,以多种形式就药物信息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与沟通,如开展讲座、宣传板报、宣传资料及网络宣传和交流等。在这种情况下,药师本着为患者服务的精神,不仅关心患者的健康状态,同时关注其心理和精神状况,患者把药师视为可信赖的朋友,愿意向其倾诉自己的感受和与用药有关的问题。交流的内容不仅涉及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等,还可涉及其他生活、饮食、居住、喜恶等。该方法是药患沟通的理想模式(图1)。
图1 门诊药物咨询
(三)药患沟通的注意事项
1.注意患者文化
患者文化层次不同,对疾病认知水平及理解力的不同,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临床药学服务沟通认同度各异,低文化层次群体特别关注药效方面。如发热时,他关心的是所用药物能否把体温降至正常,而对采取何种药物关注度不高。而高文化层次群体主要关注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对机体的远期影响,也更关注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故药师在沟通时,选择的语言应尽量与患者的知识层次相适应,既通俗易懂又言简意赅,要求药师及临床医师要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选择恰当的语言,说到要点,使患者满意。
2.注意患者年龄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开始退化,生理功能开始减弱,容易出现暂时性智力障碍,对环境适应力、听力、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故在与其沟通时,必须要注意其身心特点。儿童用药剂量需要根据体重计算,必须对家长当面交代清楚,避免误解剂量服用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3.注意患者性别
在临床药学服务中,女性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其生理及心理均有其特殊性。女性天生细腻,多疑,对自己及家人的疾病和用药关注度明显高于男性。无论作为母亲、妻子、女儿,女性都在家中担任照顾患者的主要角色,因此会更加关心病患的用药情况,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详细告知服用药物时的可能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是非常必要的。
4.注意患者疾病
在临床药学服务中,应注意与不同疾病的人群沟通。肝脏和肾脏是药物在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其功能障碍必然会显著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进而影响药效。在临床用药时,医师和药师必须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做出充分的评价,合理选择药物,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应将其告知病患及亲属,以便求得充分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