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内分泌科医患沟通: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内分泌科医患沟通: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正文

1.针对患方的医学与健康教育

大多数内分泌代谢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定期监测和随访,患者的依从性与积极配合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及亲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和亲属相关疾病的基本医学知识,了解所患疾病的自然病程及预后,以及定期随访和监测的必要性等。

(1)对糖尿病患者,应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需告知的内容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及自然病程,糖尿病的危害,如何防止急慢性并发症。应教会患者如何调整饮食、规律运动以及维持理想的体重,戒烟限酒,放松身心。告知患者如何服用降糖药物,对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需教会患者胰岛素的注射技术以及血糖的自我监测。此外,还应教会患者口腔、足部、皮肤护理等技巧,以及特殊情况下如伴有其他疾病、低血糖、应激、手术等如何应对等。

(2)对血脂紊乱、痛风以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告知患者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健康的影响外,还要教会患者懂得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食物,如哪些食物富含钙及维生素D、哪些是低脂高纤维素食物等。鼓励患者选择及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督促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并遵医嘱服药以确保治疗达标。

(3)应告知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低下对健康的影响。甲亢Graves病在决定治疗方案前一定要详细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放射性核素以及手术治疗甲亢的基本原理,药物治疗的疗程以及甲亢复发等问题,对甲亢伴突眼的患者还要教会病人如何注意眼睛的局部保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告知采用激素终身替代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等。让甲状腺疾病患者了解碘过多与碘不足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长期使用药物治疗要注意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对于腺垂体、肾上腺皮质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一定要强调替代治疗终身服药的必要性以及随意停药的危险性,如果伴有其他疾病时如何调整替代治疗药物的剂量等。特别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患者,要充分教育患者及亲属懂得如何应付不测事件,比如患者应随身携带写有自己姓名、所患疾病以及所服药物的卡片,在因其他疾病需住院治疗时要首先告诉主管医生自己系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者,以免错失抢救时机。

2.适度告知患者治疗中的风险

(1)对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物特别是使用胰岛素治疗之前,应告知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让患者了解低血糖的临床症状以及如何防范和处理低血糖发作。

(2)对甲亢Graves病患者在采用抗甲亢药物治疗前,需告知患者服用抗甲亢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一般副作用及严重副作用,如果在服药过程中一旦出现发热、咽痛、乏力等感染征象或黄疸等,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诊。

(3)对于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需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要给病人讲明:①如果不治疗病情加重有可能出现角膜溃疡、感染、失明等严重后果;②给药后多数情况下眼部症状可缓解,但由于个体差异也可能效果不好。另外还应告诉患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医生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或处理这些副作用等。

(4)对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在开始替代治疗前,首先应告知患者为什么需要长期替代治疗;其次,应向患者解释所使用的药物虽然是激素,但生理性替代治疗的剂量不同于药理剂量,不必担心激素的副作用;最后,需告知患者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适当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决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会危及生命。

(5)对低血糖患者经各项检查后明确功能诊断为胰岛素瘤,但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胰腺占位,需要行剖腹探查手术。此时需向患者及亲属解释胰岛素瘤为什么胰腺影像学检查可能是阴性,以及如果不进行手术,长期的低血糖对患者健康甚至生命有什么影响。需告知患者在手术中有哪些方法能发现肿瘤,但探查手术也可能失败,让患者及家属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并避免万一术中未能发现肿瘤术后发生医疗纠纷等。

3.给予患方治疗方案知情选择

对同一种疾病,临床上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比如由Graves病所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方案通常有三种:即药物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这三种方案各有其优缺点。同位素治疗的优点是超过半数的患者治疗后可达到临床痊愈,但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治疗后有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而需要终身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或甲亢复发。因此对一个适合同位素治疗的患者在决定治疗方案前一定要对患者讲明这三种预后,如果患者非常担心出现甲减而不愿意同位素治疗,同时并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但也要给患者讲明药物治疗需要定期随访、疗程长、停药后复发的可能性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并告知这两种方案所需的费用等,让患者在充分了解这些有关的信息后再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治疗方案的选择。这样即使治疗后出现甲减或药物所致血白细胞减少等,病人也能够坦然面对,并可以很好地与医生配合而最终达到良好的治疗目标。

一些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脂紊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等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并定期监测治疗效果,患者及家庭的经济压力较大。因此在决定治疗方案前医生应尽可能耐心及时地与患者沟通,最好能向患者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事先交代各种方案的利弊及费用。以糖尿病为例,如果患者经济拮据,可以采用最廉价的降糖药物,但需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策。而如果患者对自己的健康非常关注并且经济上较宽裕,可以根据其病情选择疗效好并且低血糖风险小的降糖药物。如果医生能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替病人着想,因人而异地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就可以减少医患矛盾。

4.引导患者和家属配合治疗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及监测的治疗方案,一定要向患者交代定期复查及监测的必要性,患者只有理解了才能坚持长期配合治疗。比如一个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只要求医生给他开点降血糖的“特效药”。但医生在综合分析该患者的情况后所制定的治疗方案是严格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定期检测血糖等,暂不用药。因此需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他患糖尿病的原因,控制饮食以及运动对控制血糖的益处,以及如何根据血糖检测的结果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等。患者在了解了该方案的必要性后,按照所制定的方案进行饮食控制及运动,1个月后复查血糖明显降低,从而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更加自觉地配合治疗方案。

一些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而且某些疾病一旦发展至晚期,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措施逆转其自然病程。比如因浮肿蛋白尿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在治疗前未进行充分的医患沟通,患者及亲属常常会抱怨治疗效果差,浮肿和蛋白尿改善不明显等。如果告知其糖尿病肾病已经无法逆转,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终日担心尿毒症的来临。因此,医生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告知患者自己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在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反应,如何与医护人员配合争取最好的结果,医生会采取哪些措施尽可能地维持病情稳定等。病人一旦了解了自己的病情以及医护人员为自己所做的各项努力后,即使病情反复或恶化,也不会出现医患矛盾。

上一篇:内分泌科医患沟通:诊断中的医学信息沟通 下一篇:内分泌科医患沟通: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