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2岁。主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4小时”来急诊就诊。经过接诊医生的病史采集获得以下医学信息:患者于4小时前在办公室搬重物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范围“巴掌大小”,呈持续性,伴气短、出汗,不向肩背部放射。自服速效救心丸后症状无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220/120mmHg;否认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和饮酒史。该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情很危险,紧急转入抢救室进一步治疗。
【问题】
1. 结合上述病情及危险因素,为明确诊断应进行一些辅助检查,患者及家属是否会同意这些检查呢?急诊医生怎样沟通以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家属?针对目前的病情又有哪些新的观点?
2. 如何清楚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下一步要做的检查,让患者及家属进一步理解病情以及引起胸痛的原因?
3. 如何知晓患者及家属是否正确理解了被告知的信息?患者及家属是否真正同意医生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是否与他们自己的感受相一致?
【解析】
在实际临床沟通中,最常见的是急诊医生由于时间有限,想尽快争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习惯单方面地向他们“告知”,患者及家属完全是被动的“知情”。有时医生会抱怨,我们辛辛苦苦抢救患者,最后得不到感谢,反而还被投诉。这就要求急诊医生不断检讨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和缺陷,不断提醒自己:我们已将病情告知了患者或家属并使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他们真正理解了吗?我们真的了解他们的认识和想法了吗?有纠纷就说明存在着沟通不足。因此,在开始沟通之初,急诊医生首先要了解患者及家属是怎样看待该疾病的,他们有什么具体想法,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哪些异议等,知己知彼,才能良好沟通。牢记“知情、同意、自由、不伤害、最优化”是国际公认的医学道德的最基本原则。知情同意、病情告知在医患沟通中有重要的价值。
1. 在急诊检查环节沟通的第一步
评价患者家属的出发点和对这个病的理解。
医生:“根据我们前期的交谈,我们初步怀疑您所患的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简单地说就是心梗,但还需要做一些检查明确。请问您对这个疾病了解多少?知道些什么信息?”此时开放式提问非常重要,可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认识和担忧。
患者及家属:“我不敢肯定是否知道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只知道是心脏方面的问题。另外刚才已经做心电图了,怎么还要检查啊!这病是怎么得的?刚才你说很重,有生命危险吗?”此时专注倾听非常重要,同时观察家属的肢体言语。通过家属的语音语调等发现家属是急脾气,家属主要担心患者的安危,对胸痛的知识了解甚微。
医生:“是这样,引起胸痛的原因很多,有心脏本身的,还有大血管撕裂导致的,甚至肺的血管也可以引起,所以我们要明确,需要进一步检查,对治疗有帮助,因为不同的原因,治疗的办法是不一样的。”交代病情时留有余地,胸痛原因很多,心梗并未完全确诊。
家属:“是这样啊,需要做什么检查?我爱人的胸痛是怎么引起的?”给患者及家属提问的机会,确定重点,今天解决什么: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2. 在急诊检查环节沟通的第二步
清楚地向患者告知和解释相关内容。
在该阶段,急诊医生应该重点掌握交互式沟通方法,即交互式的“给与拿”模式,喻为“抛飞盘”法。该法认为相互理解是建立医患互信和保证信息准确的必要基础,重视互动、反馈和合作。这正是在医患沟通中最有帮助的技巧。患者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良好的医疗,他们还需要一种重视、一种安慰、一种信心,而后者也正是急诊医生可以给予的。
医生:“由于引起胸痛的原因很多,我们需要先做一些快速的检查来进一步明确,比如抽血化验检查心肌坏死后释放出的酶、做心电图、胸片等。这是常规的检查。好吗?”医生可以先介绍一般检查,再过渡到特殊检查。
患者及家属:“好的。”
医生:“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可能性最大,心肌酶谱也增高,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您现在清楚了吗?”导致沟通障碍原因之一就是医患双方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疾病。
患者及家属:“哦,我想是的。但我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病是怎么得的? ”
医生:“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血管容易变硬,管腔也会越来越窄。心肌梗死就是主要供应心脏需求的动脉血管变硬了,血管里面被堵得越来越细,今天突然中断血流了,没法给心脏供血就出现心肌坏死了! ”
患者及家属:“这事发生的也太快了,有生命危险吗?”
医生:“我们知道,心脏供血充足了,才有劲跳动啊!才能确保全身的血液供应啊!如果供血减少了,那么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患者及家属:“那怎么办啊!大夫,快想办法吧。”家属非常激动和焦急。
医生:“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您别紧张,我们正在积极治疗,已经请心脏病专家会诊共同抢救呢!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检查就是冠状动脉造影,就是给心脏的血管照相看看是不是全堵了,是哪支血管堵了,等检查完了,我会给您一个更好的解答。”
患者及家属:“怎么还要检查啊,不是已经诊断了吗?”表示不耐烦,焦急。
医生:“我知道,患这个病会让你感到很沉重,很着急,其他人也会这样。但这个检查很重要,不仅可以更进一步明确是哪支血管堵了,还可以为下一步治疗做准备。”可以用图表、模型进一步解释,如解释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包括费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
该阶段急诊医生可运用以下促进患者及家属理解的沟通技巧:
(1) 分段-检查核对:即把要解释的信息分成若干小片段来解释,每段之后停顿,检查核对患者是否已经理解。沟通障碍之一就是患者及家属有情绪化的反应,当听到疾病的诊断时往往听而不闻闭上耳朵停止倾听。所以要检查核实和进一步解释。
(2) 信息分类:设置语言性标志,例如,有三件事我要向您解释:第一、第二、第三……或把信息加上标注,例如,非常重要的是……
(3) 避免医学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4) 重复强化-总结:首先陈述重要的事,然后重复强化或总结。
(5) 图标表达:用图表、模型等可视手段传达信息。
(6) 给患者及家属提问的机会。
(7) 复述:可让患者及家属将重要信息重述一遍。
(8) 利用首次效应加强记忆和理解(3句话):①先告诉患者准备告诉什么;②直接告诉内容;③告诉患者已经告诉了什么。
3. 在急诊检查环节沟通的第三步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达到共同理解,达成共同协议。最主要的沟通技巧就是要核实患者及家属的理解,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及家属遵从医生的观点。还要注意融合患者及家属的观点,达到共同理解。
医生:“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刚才谈了几个问题。”进行澄清核对,确保理解。
患者及家属:“得的病是心肌梗死,还有生命危险,下一步,我们需要尽快做心脏血管的造影,以便病情更明确和治疗。”
医生:“好的,我马上把这个决定向心脏专家反映,尽快安排。您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有什么方面我没有谈到或者解释清楚吗?”
【知识点】
急诊检查环节解释病情与诊断的基本沟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