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3岁,分别两次到某院急诊就诊。患者第一次因“突发右侧腰背部疼痛”来急诊时,曾告诉分诊护士在外地某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但该院急诊病历无任何相关记载。接诊医生依据患者在该院血、尿常规检查,诊为腰痛待查、结石可能,给予抗炎、镇痛等药物对症治疗。接诊医生考虑由于急诊观察室已经无留观床位,结石可能性大,认为不会有太大事,遂建议患者门诊复查+碎石。次日,患者第二次到这家医院急诊就诊,却以“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收住入院。当日即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坏疽穿孔。患者及家属认为,医生的误诊,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要求医院赔偿。
【问题】
如何评价急诊医生在接诊环节的沟通行为?
【解析】
患者第一次来急诊时,曾告诉分诊护士在外地医院诊为急性阑尾炎,但就诊医院急诊病历无任何相关记载,护士也未及时与医生沟通,再加之医生责任心不强,没有耐心询问病史、认真查体、仔细观察病情,忽视患者重要主诉和提供的外院初步诊断等重要信息,导致误诊,引起医疗纠纷,这也表明医生的专业诊疗技术水平不足。医生在采集病史中并不是孤立地运用沟通技巧,常常是将沟通技巧组合起来。常用的组合有观察-倾听-反馈、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提问-澄清、共情-肯定、控制-引导和总结-核实-反馈。另外,现有医疗体制及环境,让医生关注患者的时间有限,很难停下来倾听患者的陈述,常常导致接诊医生坚持自己固有的临床思维,想尽快进行诊断,尽快确定医嘱并让患者依从、执行医嘱,从而阻碍了医生进入患者的世界。如果接诊医生掌握了 “以病人为中心” 的病史采集沟通技能,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接诊,就会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得临床资料,抓住患者的主要问题,对疾病作出诊治,避免误诊误治。
急诊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危急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应该住院治疗的患者滞留急诊科,医疗资源有限,影响了部分患者的进一步留观诊治。接诊医生应注意识别潜在危险,履行告知义务,在告知病情上留有余地,介绍病情时尽可能不用“没事”、“不可能”、“一定会”等不负责任或比较肯定的话。如果急诊医疗能力有限,应告知患者或家属急诊环境状况,由患者或家属决定去留,并进行书面签字确认。
【知识点】
“以病人为中心”的病史采集沟通技能
1. 快速深入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 充分体现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鼓励患者陈述;运用开放式提问方法;专心倾听;注意反馈,可采用针对性提问或选择性提问,澄清问题并构建时间框架,如症状时间、诱因、部位、性质、缓解方式等;注意观察和回应关于疾病和患病的言语及非言语线索。
2. 总结核对医学观点和患者观点 通过重点线索进一步分析症状,并进行相关系统回顾,从开放式问题逐渐转向封闭式问题,此时注意避免诱导式和复杂多样的提问;通过重点线索进一步探讨患者及家属的看法观点,应用开放式提问,共情,承认和理解患者的观点和感受;通过重点线索进一步发现背景信息可以逐渐增加应用直接提问,最终应用封闭式提问。
【相关法律法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