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路径 >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正文

一、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ICD-10:J15.7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多发年龄为5~18岁。

2.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

3.肺部体征少而X线胸片改变相对显著。

4.使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菌药物无效。

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

6.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测定MP抗体(IgM、IgG混合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近期感染或急性期感染的参考。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制定治疗方案。

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2.对症治疗(如雾化吸入)。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702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4)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

(5)胸X线片;

(6)心电图。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肝肾功能。

2.胸X线片。

(九)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37.5℃。

3.X线胸片显示炎症吸收好转。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即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反应不佳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包括三方面:

(1)病情较重,有肺外并发症,单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病情;

(2)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2周,仍有咳嗽,肺部阴影持续无吸收好转;

(3)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需要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2.对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若病情重,可能需在炎症反应的极期加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3.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严重肺外并发症时,如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血液系统受累等,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二、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临床路径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