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路径 >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2017年县级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2017年县级医院适用版)
正文

一、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符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二) 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 肺炎感染的前驱病史,包括流涕、咳嗽、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差等。

2.以出现症状早晚将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为早发性(生后7天内)及晚发性(出生7天后),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可有吃奶差,吐奶、呛奶、也可表现为气急、发绀、呼吸困难等。肺部体检可发现双肺呼吸音低、可有干湿啰音。

3.实验室检查 血气、血常规、C反应蛋白、痰培养及呼吸道病原检测等。

4.肺部X线变化 肺炎的X线表现。

(三)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新生儿。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 标准住院日

为平均7~14天

(五)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培养、痰培养、呼吸道病原检测;

(2) 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血糖,监测频率随胎龄、病情严重性而定;

(3) 胸部X线片,并复查;

(4) 心脏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 可能需要反复检查痰培养、血培养、TORCH检查。

(2) 如伴随全身感染时需做尿培养、腰穿以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六)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抗感染治疗 诊断明确后尽早给药,在未明确病原以前,可经验性选用抗生素。如为晚发感染性肺炎,则注意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

2.呼吸支持

(1) 鼻导管给氧:改善低氧血症;

(2) CPAP:尽早应用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3) 机械通气:严重肺炎患儿、用CPAP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等,使用机械通气治疗。

3.持续监测脉氧、定期检测血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或CPAP的给氧浓度,监测其他生命体征。

4.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功能,排除结构性心脏病。

5.定期复查胸片,了解肺部病变的动态变化,以及是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6.营养、液体疗法和支持疗法 尽早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足量胃肠喂养;如无禁忌症应尽早开始喂养;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限制液体入量避免肺水肿。

7.并发症治疗 包含肺动脉高压(PPHN)、肺不张、气胸、心衰等。

(七)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鉴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常常是败血症的一部分,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建议立即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待病原学明确后再进行调整,疗程一般7~14天。如合并脑膜炎者适当延长疗程。

(八) 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自主呼吸平稳,不需要呼吸支持,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好转或正常。

2.体温正常,足量经口喂养。

3.无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使医疗费用增加。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如心脏超声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等,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

二、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临床路径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