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路径 >  产褥感染临床路径(2010年版)
产褥感染临床路径(2010年版)
正文

一、 产褥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产褥感染入院者(第一次入院),行保守治疗。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 不同部位的感染有相应的症状。

(1) 发热:少数有寒战、高热。

(2) 疼痛:局部伤口痛、下腹部痛或下肢痛伴行走不便,肛门坠痛。

(3) 恶露不净有异味。

2.体征

(1) 局部感染:会阴侧切或腹部伤口红肿、触痛或有脓液。

(2) 子宫内膜炎、肌炎:子宫复旧差,有轻触痛,恶露混浊并有臭味。

(3) 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和弥漫性腹膜炎:下腹一侧或双侧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偶可触及与子宫关系密切的包块。

3.辅助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

(2) C反应蛋白。

(3) 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有条件加做厌氧菌培养。

(4) 宫颈管或切口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5) B超。

(三)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处理 测量血压、体温、脉搏、呼吸,适当物理降温,必要时半卧位,严重感染者行心电监护。

2.抗感染治疗 致病菌常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建议联合用药。

(1) 经验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同时加用甲硝唑。

(2) 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过敏患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必要时选用喹诺酮或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应用时需停止哺乳)。

(3)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及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抗菌药物。

3.引流通畅

(1) 会阴部感染,应当及时拆除伤口缝线,以利引流。

(2) 高热不退,应当怀疑有盆腔脓肿或子宫切口脓肿,B超确诊后行直肠陷凹引流或腹腔引流。

(3) 严重子宫感染保守治疗无效,可行子宫切除术。

(四) 标准住院日

为7~10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产褥感染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 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血沉、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血型。

(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 盆、腹腔B超,心电图、胸片。

(5) 宫颈管、切口分泌物或外周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1)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血糖、凝血功能、D-二聚体、大便常规。

(2) 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七) 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应当联合用药,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一般疗程在10天内。

(八) 治疗开始于入院当天

(九) 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子宫复旧正常。

2.无感染征象。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 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诊断不明确,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因产褥感染导致的严重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二、 产褥感染临床路径表单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临床路径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