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行阑尾切除术。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第4版)(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表现 持续性右下腹痛,伴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可有发热。
2.腹部体检 右下腹有固定压痛,伴肌紧张。
3.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尿便常规一般无异常,C反应蛋白可升高。
4.影像学检查 超声可显示阑尾肿胀,阑尾周围有渗出液积聚。必要时CT亦可用于检查。
(三)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第4版)(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行阑尾切除术。
(四) 标准住院日
为5~7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如诊断为穿孔性阑尾炎,不进入本路径。
(六) 术前准备2~4小时
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型、C反应蛋白、凝血常规、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片。
(七)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并结合患儿病情决定选择。
2.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八) 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
1.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基础+椎管内麻醉。
2.手术方式 阑尾切除术。
(九) 术后住院恢复4~6天
1.根据当时病情而定,可选择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超声等。
2.术后抗菌药物 根据病情及术前已用药物,可选择二代头孢类(如头孢呋辛)+甲硝唑或三代头孢类(如头孢噻肟)+甲硝唑,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3~5天。
(十) 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好。
2.切口无红肿、无渗出。
3.进食可,无腹胀,排泄正常。
(十一) 变异及原因分析
视病变程度,如腹膜炎、腹腔渗出、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处理及病程则有所变动。
二、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