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临床指南 >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
概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一系列生殖、心理、代谢特征。目前为止病因不明、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PCOS对患者生活质量、生育及远期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PCOS患者的长期综合管理至关重要。

临床表现

1.高雄激素表现 ①多毛:特别是男性型黑粗毛,常见乳晕、脐周、下腹部、大腿内侧等。②痤疮:主要累及面颊下部、颈部、前胸和上背部,为炎症性皮损。③脂溢性脱发④少数患者存在黑棘皮征。

2.稀发排卵或不排卵 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少数患者表现为原发或继发性闭经。常伴有月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部分患者合并不孕症。

3.超重或肥胖 约占PCOS患者的50%,多表现为中心性肥胖。

4.高雄激素血症 血清总睾酮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通常不超过正常范围上限的2倍

5.超声检查 卵巢多囊样改变(polycystic ovarian morphology,PCOM), 一侧或双侧卵巢内直径2~9 mm的卵泡数≥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 ml(卵巢体积=0.5×长径×横径×前后径)。

诊断要点

不同学术组织对于PCOS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目前比较公认的是2013年鹿特丹标准:①月经周期不规律;②临床高雄激素表现或生化高雄激素血症;③超声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上述3项中至少符合2项,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高雄激素血症,方可诊断PCOS

2018年国际循证新指南指出:在青春期,由于本身卵巢多囊样改变非常常见,不建议常规对初潮后8年内的青春期少女利用超声诊断PCOS。

治疗原则及方案

由于PCOS患者不同年龄和治疗需求不同,且临床表现的高度异质性,因此治疗应根据患者症状、治疗需求、代谢改变,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治疗原则为:缓解临床症状、解决生育问题、维护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

1.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行为干预。2018年国际新指南中更加强调了对患者心理健康的管理。

2.调整月经周期 适合于无生育要求的月经稀发患者,调整月经周期,预防子宫内膜病变。治疗方案包括:①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on,COC),用药时注意COC的禁忌证和血栓等风险。②周期性使用孕激素,月经周期的后10~14天连续使用,具体药物有地屈孕酮(10~20 mg/d)、微粒化黄体酮(200~300 mg/d)等。

3.高雄激素症状的治疗 短效COC是青春期和育龄期轻中度痤疮、多毛的首选治疗。治疗时间3~6个周期。对于中重度痤疮,可到皮肤科就诊,给予相关的药物局部治疗或物理治疗。其他药物包括螺内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需注意电解质紊乱等。

4.代谢管理 大多数PCOS患者伴有内分泌代谢异常,需要调整生活方式,肥胖患者需合理减重。二甲双胍为胰岛素增敏剂,尤其适用于合并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

5.促进生育 尽量纠正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的前提下,仍未纠正稀发排卵或无排卵患者,考虑药物诱导排卵。①来曲唑,是目前PCOS诱导排卵的一线药物,自月经第2~5天开始,2.5 mg/d,共5日。用药期间注意监测排卵。如无排卵,每周期增加2.5 mg/d,最大剂量7.5 mg/d。②枸橼酸氯米芬(氯米芬,CC),是诱导排卵的传统一线药物,自月经第2~5天开始,50 mg/d,共5日。如无排卵,每周期增加2.5 mg/d,最大剂量150 mg/d。③促性腺激素,可以作为来曲唑或氯米芬的辅助用药,也可作为二线治疗。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PCOS不孕的三线方案。

6.远期并发症的预防与随访 PCOS为慢性生殖内分泌综合征,定期随访管理患者的月经、内分泌代谢情况,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子宫内膜病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指南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