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形成慢性输卵管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但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输卵管炎。部分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并无病原体。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常易反复,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急性发作。
1. 慢性盆腔疼痛 下腹坠胀痛、腰骶部痛、性交痛等,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
2. 不孕及异位妊娠 输卵管粘连堵塞所致。
3. 月经失调 表现为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痛经。
4. 阴道分泌物 增多。
5. 全身症状 多不明显,可有低热、乏力、精神不振、全身不适、失眠等。
6. 急性发作 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易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1. 病史 曾有急性盆腔炎史、盆腔炎反复发作史、不孕史等。
2. 临床表现 慢性下腹及腰骶部坠痛,不孕、月经异常等表现。妇科检查子宫可增大,呈后倾后屈,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区触及条索状物、囊性肿物或片状增厚,主韧带、宫骶韧带增粗、压痛。
3. 妇科检查 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可增大、压痛;输卵管炎患者可在一侧或双侧附件区触及条索状物,有压痛;附件周围炎以粘连为主,附件炎可形成输卵管卵巢炎性肿块,亦可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在附件区触及囊性肿物,大者可超过脐上。盆腔结缔组织炎者可有主韧带、宫骶韧带组织增厚、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粘连、压痛,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甚至粘连固定形成冰冻骨盆。
4. B超 附件区可见不规则、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包块。
5. 腹腔镜 可见内生殖器周围粘连,组织增厚,包块形成。
6. 鉴别诊断 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卵巢癌、盆腔结核、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陈旧性宫外孕等相鉴别。
慢性盆腔炎宜根据病变部位和患者主诉采取综合治疗。
1. 一般治疗 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适当锻炼,增加营养,劳逸结合
2. 药物治疗 以对症处理及中药治疗为主。有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3. 理疗 促进血液循环,以利炎症吸收。常用的方法有短波、超短波、微波、激光、透热电疗、红外线照射等。例如下腹短波或超短波透热理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 手术治疗
(1) 手术原则:彻底清除病灶,避免再次复发。
(2) 适应证: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块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明显或反复急性发作;伴有严重的盆腔疼痛综合征治疗无效;较大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不能排除卵巢恶性肿瘤时,可进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
(3) 手术范围:根据患者年龄、病变轻重及有无生育要求决定,要求生育者可选择输卵管卵巢周围粘连分解术、输卵管整形术、输卵管造口术或开窗术;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单侧病灶附件切除或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患者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