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详情-心电图-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心电图 >  房室阻滞的定位
房室阻滞的定位
作者
吴祥;蔡思宇;赵林蓉
正文

房室阻滞的定位

(一)概述

房室交界区和房内阻滞合称为高位房室阻滞,希氏束和束支系统的阻滞统称为低位房室阻滞。前者预后良好,一般无需永久性起搏,后者预后较恶劣,宜及早作起搏治疗,故房室阻滞的准确定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临床资料和心电图特点可大致推测阻滞的部位(表4-1),房室阻滞的准确定位有赖于希氏束电图检查。

表4-1 高位阻滞和低位阻滞临床特点比较

(二)体表心电图定位

1.QRS波群形态

房室传导系统的某个部位发生三度阻滞后,来自窦房结和心房的冲动未能下传,依据心脏频率优势法则,整个心脏传导系统的起搏点发放冲动频率,从窦房结至心室的希浦氏纤维依次减少,此时往往由阻滞下紧邻的起搏点控制心室。若阻滞位于房室结,控制心室的起搏点在希氏束内;希氏束阻滞时,束支系统近端(即邻近希氏束分叉点)的起搏点成为心室的主要节律点;双束支阻滞所致者,则由束支系统远端的起搏点发放冲动控制心室。如果起搏点在交界区或希氏束,冲动沿正常途径下传,心室激动顺序不变,QRS波群形态和时间正常。如果起搏点在左右束支,则分别呈右束支或左束支阻滞图形,QRS波群宽大。起搏点位置越低,QRS波群畸形越显著。因此,可根据QRS波群形态判断阻滞的部位。希氏束分叉点以下心室内的起搏点,如果与左、右束支恰好距离相同,冲动同时到达两束支,结果也可形成正常的QRS波群图形,无法与交界区和希氏束内起搏点相鉴别,但这种情况毕竟是极为罕见的。

2.心室率

交界区、希氏束以及心室内的起搏点的频率,分别大约为50~59次/分、40~49次/分、30~39次/分。这就可根据心室率推测低位起搏点的位置,从而估计阻滞部位,不过,这些起搏点发放冲动的频率范围,彼此间有很大重叠,且因人而异,在临床应用中应予注意。

(三)房室阻滞的希氏束电图定位

近代的临床电生理研究业已证明,目前所称的房室阻滞,可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及束支或分支各个部位,其中房室结和希氏束是最常发生传导阻滞的部位,可以是单一部位的,亦可是多层次的联合阻滞。病人的预后主要和阻滞部位有关。准确地判断房室阻滞发生的部位需要借助于希氏束电图记录。

按阻滞部位分成4种类型,其诊断标准如下:

1.心房内阻滞(PA阻滞)

 ①一度房内阻滞:仅有PA间期延长;②二度Ⅰ型房内阻滞:PA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不能下传。

2.房室结内阻滞(AH阻滞)

①一度房室结内阻滞:A-H间期延长;②二度传导阻滞:Ⅰ型(文氏型):A-H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A波后无H波和V波;Ⅱ型:A-H间期固定,直至突然心搏脱落,A波后无H波和V波;③三度传导阻滞:A波有固定的频率,其后无H波;V波亦有固定频率,其前有H波;A波和HV波群完全无关,且A波频率高于H波。

3.希氏束内阻滞

 ①一度传导阻滞:a.希氏束间期增宽达到或超过30ms;b.H波分裂为H和H'波;②二度传导阻滞:Ⅰ型为H波分裂,H-H'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H波后无H'波和V波。Ⅱ型为H波分裂,HH'间期固定,直至H波后突然无H'波和V波。2:1阻滞体表心电图不易鉴别为Ⅰ型或Ⅱ型,但根据希氏束电图,其阻滞部位不难确定;③三度传导阻滞:每个A波后有H波,每个V波前亦有H'波,成对的A-H波群与H'V波群各有固定的频率,相互间完全无关。

4.希氏束远端阻滞(HV阻滞)

 ①一度传导阻滞:HV间期延长;②二度传导阻滞:Ⅰ型为HV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H波后无V波。Ⅱ型为HV间期固定,心搏脱落于H波和V波之间。③三度传导阻滞:A波之后均有H波,AH间期正常,V波之前无H波,AH波群和V波各有固定的频率。

上一篇:房室阻滞的分类 下一篇:伴随房室阻滞的心律失常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