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症
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

作者
蒋利萍
英文缩写
LAD
概述

白细胞黏附缺陷(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LA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以反复感染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为特征表现。根据致病基因不同,LAD可分为三型:LAD1、LAD2和 LAD3。LAD1由ITGB2基因突变导致,除感染外,脐带脱落延迟和牙周炎也是重要的临床表现。SLC35C1基因突变导致LAD2,相对于LAD1感染较轻,但有严重的精神运动和生长迟缓以及孟买血型。LAD3由FERMT3基因突变导致,以反复感染和出血倾向为临床特征。目前LAD1病例报道最多,LAD2和 LAD3皆只有少数病例报道。

病因及发病机制

白细胞在防御各种微生物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白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迁移过程涉及多种黏附分子间的协作与级联反应,若这些黏附分子发生缺陷,则会导致一系列临床疾病,包括LAD。ITGB2基因编码整合素β2蛋白,若发生突变,β2蛋白表达缺乏或降低,抑制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的黏附,从而导致LAD1。病理特点为各种组织炎症部位完全缺乏中性粒细胞,局部无脓性物产生。SLC35C1基因编码GDP岩藻糖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白细胞选择素配体的岩藻糖基化降低,影响白细胞在活化内皮细胞上的滚动,从而导致LAD2的发生。但该基因突变引起生长障碍和精神运动迟滞的细胞缺陷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FERMT3基因编码Kindlin-3蛋白,在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对整合素活化至关重要。FERMT3基因突变,则会引起整合素激活障碍,从而导致LAD3疾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LAD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感染后计数显著上升。另外,LAD1患儿白细胞表面CD18表达缺失或减少。重度缺陷患儿CD18表达低于正常水平的2%,中度缺陷患儿表达水平介于2%~30%。患儿的体内白细胞趋化试验显示中性粒细胞不能从血管向皮肤部位移动;体外趋化小室法提示中性粒细胞对各种趋化素的刺激反应减弱,移动功能受损。LAD2患儿细胞表面糖蛋白SLeX表达缺陷,红系细胞表面H抗原缺乏。LAD3的β2整合素表达正常,但活化存在缺陷。基因分析可检测ITGB2SLC35C1FERMT3基因的变异情况,分别辅助 LAD1、LAD2和LAD3的确诊。

诊断及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与预后

感染防治和对症支持治疗是LAD患儿的主要管理方式。发生急性感染时积极应用有效抗生素。对于反复严重感染,可以考虑抗生素预防性使用。严格的口腔卫生和牙齿保健对于所有LAD患儿都是非常重要,应对定期在牙科进行评估随访。LAD2具有岩藻糖代谢缺陷,但岩藻糖补充治疗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是否有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HSCT有报道用于根治LAD1和LAD3患儿,但有较高的严重并发症,包括移植物排斥和严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体来讲,HSCT为LAD严重患儿的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可在发生威胁生命的感染之前进行,但同时需优化移植方案以期获得最佳收益。

LAD1患儿若未经HSCT治疗,生存期与CD18表达水平相关。重度缺陷患儿2岁时存活率为 39%;若CD18表达超过4%的患儿,到2岁及整个儿童早期的存活率均大于90%。目前LAD2和LAD3患儿数量有限,对整个疾病病程和预后的了解有待进一步认识。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全2册,第9版,978-7-117-32904-0
上一篇:慢性肉芽肿病 下一篇: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Ⅱ型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