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儿童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气道表现
儿童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气道表现
概述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主要由于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食管上、下括约肌功能欠佳,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GERD在婴儿期是非常常见的。随着直立体位时间增多和固体食物的添加,到2岁时60%患儿的症状可自行缓解,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4岁以后,甚至青少年和成年期。GERD常引起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等食管外的症状,与儿童耳鼻咽喉科特别是气道疾病密切相关。

发病机制

(一)与GERD相关鼻部疾病

GERD与儿童鼻、鼻窦炎的发病有关。鼻窦黏膜不同于食管黏膜,不具有抗反流清除能力。GERD引起鼻部症状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点:①反流物直接损害鼻窦黏膜,导致黏膜炎症、水肿、黏液纤毛运动功能失调,鼻窦窦口阻塞和感染;②反流诱导的自主神经高反应性导致鼻窦水肿,影响鼻窦引流,使分泌物淤积发生感染。研究表明鼻窦炎患儿鼻咽部酸度较高。Pincus RL对31例慢性鼻窦炎患儿进行食管pH监测,其中25例证实有GERD,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一个月后随访,14例鼻窦炎症状减轻,故认为抗反流治疗可能在慢性顽固性鼻窦炎治疗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当没有其他因素存在或对传统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GERD引起的鼻炎、鼻窦炎。

(二)与GERD相关的咽喉部疾病

胃内容物反流至喉部引起损伤和炎症,继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反流性喉炎综合征或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发病部位常局限于喉部后方、杓状软骨以及声带部位,这些区域被认为是反流性喉炎的特征区域。目前认为喉咽反流的发生机制有两种可能:①通过食管-咽反流,胃酸、胃糜蛋白酶对喉部产生直接的损伤,导致喉部组织的特征性炎症血管病变;②远端食管的酸反流是通过迷走神经介导的反射,可导致反复清嗓和咳嗽,最终发展为喉部黏膜的症状和表现。由喉痉挛引起呼吸道梗阻,是婴幼儿和早产儿窒息和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

(三)与GERD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

目前认为儿童GERD导致的食管外症状,特别是与呼吸道症状密切相关。主要机制为:①微吸入理论:认为反流的酸性物质经呼吸道微量吸入,刺激气道黏膜;②反射理论:认为酸性物质反流到食管下段,通过食管与气道间的迷走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痉挛或通过微量吸入而导致哮喘;③食管内酸性物质可激活局部的神经轴索反射,通过局部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黏膜释放炎性物质,从而导致呼吸道炎症反应,呼吸道黏膜水肿,增加气道高反应性。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到呼吸道,导致吸入性肺炎,因此两者关系比较密切。

(四)与GERD相关的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儿中 GERD症状发生率较高。可能由酸反流通过食管刺激迷走神经,出现了与咽喉反流炎症相一致的局部体征,引起气管收缩产生OSA。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OSA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也有学者提出反流到咽喉的胃内容物可引起局部咽喉黏膜炎症水肿肥厚,并且误吸入气道的酸性微粒可引起气道黏膜反应,导致气道痉挛,二者共同作用形成上气道阻塞因素。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GERD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取决于它的病因和严重程度。治疗目的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1.体位治疗(body position)

睡眠时将床头抬高15°~30°可改善婴儿呕吐。右侧卧位或上半身太高位,更有利于胃排空和减少反流。严重呕吐和呼吸困难的患儿,应在家长的严密看护下,选择合适体位。

2.饮食治疗

少量多次喂养、避免过饱、睡前2~3小时禁食,避免午夜进食,避免进食高脂肪、高酸性饮食及饮料。

(二)药物治疗

适应于体位和饮食治疗无效的患儿。

1.婴幼儿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儿在一段时间内尝试抑酸治疗(如2周):①存在食管闭锁、慢性神经肌肉疾病(如发育迟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F)或膈食管裂孔缺损的婴儿,随着时间推移更可能发生糜烂性食管疾病,可以从早期药物治疗(如果有临床指征)中受益。②对于内镜活检证实存在中度或重度食管炎的婴儿,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推荐进行3~6个月的抑酸治疗。对于有糜烂性食管炎的患儿,在治疗3~6个月后,应再次内镜检查以显示愈合情况。所有接受长期PPI治疗的患儿均应定期评估,以确定是否有必要持续治疗。

2.用药方法

(1)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1~12个月的婴儿:0.5~1.0mg/(kg·d),仅进行1~2周的短期应用,如用药数天内患儿的吞咽和呼吸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则及时停药; ≥1岁的儿童:1mg/(kg·d),(餐前30分钟),规则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严重者可适当延长至痊愈。

(2)黏膜保护剂:保护黏膜免受盐酸、胆盐和胰蛋白酶的侵蚀,黏膜愈合率低于抑酸药。可以作为抑酸药的辅助治疗。常用硫糖铝(sucralfate)、铝碳酸镁、蒙脱石散、胶体次枸橼酸铋和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等。

(三)手术治疗

正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患儿可考虑手术治疗。主要有Boerema胃固定术和Nisson胃底折叠术。现已开展腹腔镜手术,疗效较好。

来源
临床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1版,978-7-117-33054-1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