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urtscher视网膜病变
1912年首次描述的严重头部外伤伴突然失明的综合征,特征为出血性和血管阻塞性视网膜病变。典型的眼底表现为多发性白色视网膜斑块(棉绒斑)围绕视乳头分布,视网膜出血伴有视力严重丧失。引起此病的外伤主要有胸部钝挫伤、头部外伤等。在较轻的患者,荧光素血管造影可显示视网膜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荧光素渗漏;较重的病例小动脉阻塞。出血和棉绒斑会消退,但视力不能恢复。
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相同,但伴随其他疾病,包括急性胰腺炎(可由酗酒引起,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无关)、系统性胶原血管病如红斑狼疮、慢性肾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羊水栓塞、先兆子痫、溶血、肝脏酶升高等。炎症的胰腺的酶等引起补体激活,粒细胞聚集,激发视网膜微血栓形成,可能与发病有关。没有循证医学的疗法。
二、Terson综合征
与任何类型的颅内出血相关的玻璃体积血综合征,称为Terson综合征。1881年Litten和1900年Terson分别描述了这种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眼内出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3%~8%。多双眼受累。常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性期,玻璃体积血常遮蔽眼底观察,部分吸收后可见视网膜前、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的出血。可并发视网膜前膜。其发生机制不清。玻璃体积血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玻璃体手术干预有效。对儿童患者可早期手术,以防止弱视发生。
三、Valsalva视网膜病变
是以关闭声门时用力呼气导致的胸膜腔内压力骤然升高发生的、以视网膜前出血为特征的视网膜病变。一般认为,静脉回流减少、伴有颅内静脉压升高是发生的原因。举重、用力排便、咳嗽和呕吐,是发生的伴随事件。因内界膜下出血、视网膜前出血、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积血引起视力丧失。血液吸收后视力可有恢复。
四、 摇晃婴儿综合征
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遭受头部损伤的儿童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出血性视网膜病变,为多发性、致密或弥散的神经纤维层出血,以及视网膜前出血。出血吸收后,常有永久性视力丧失。可以伴发多种眼部、眶部以及颅内损伤。虽然视网膜出血可见于多种原因的头部损伤,但若缺乏明确原因,应怀疑存在儿童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