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retinal detachment

英文缩写
RD
类型

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疾病概述:外伤、手术、出血、玻璃体炎症均可使玻璃体失去凝胶状态而发生液化。玻璃体变性与玻璃体后脱离及视网膜变性均可使视网膜脱离。

临床表现:脱离的玻璃体牵拉可有闪光感觉,可有视物遮挡或视力突然下降。眼底可见玻璃体后脱离、液化、浓缩。脱离的视网膜隆起,呈青灰色,血管爬行其上。常见视网膜裂孔为马蹄形、鱼嘴形、半圆形、圆形。

治疗:本病药物治疗无效。只有裂孔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或仅发生于裂孔周围浅脱离时,可以激光光凝或冷凝封闭裂孔。已发生较大范围视网膜脱离时,需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

1.冷凝

可使视网膜、脉络膜组织水肿变性以致瘢痕形成,使裂孔周围视网膜与脉络膜发生瘢痕粘连,将视网膜裂孔封闭。

2.巩膜加压

使视网膜与脉络膜接触,发挥冷凝的作用,同时松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

3.巩膜环扎

大范围的顶压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变性区,松解视网膜玻璃体牵拉。常用于高度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广泛变性、巨大视网膜裂孔孔缘未翻转、多发性视网膜裂孔。

4.放液

视网膜下积液较多,视网膜脱离较高,需行巩膜切开放液才能有效的巩膜加压。

5.玻璃体注气

上方或后极部大的视网膜裂孔可用玻璃体注气方法从眼内顶压视网膜与脉络膜。

6.玻璃体切割

玻璃体积血不能吸收、混浊、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牵拉、视网膜巨大裂孔、黄斑裂孔以及视网膜裂孔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预后:一般来讲,脱离范围越小、裂孔数越少、裂孔面积越小、玻璃体混浊越轻者视网膜复位率越高。脱离时间在2个月以内者,成功率高。手术成功与否以视网膜是否复位为标准,视功能不一定恢复。超过6个月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即使手术复位,视功能也难以恢复。

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exudative detachment of retina)

疾病概述:视网膜、脉络膜肿瘤、炎症、血管病以及全身血液病或血管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和色素上皮屏障功能破坏,血浆和脉络膜液体大量渗出和积聚在视网膜下形成。

临床表现:视网膜脱离随体位改变,脱离的视网膜表面光滑,无牵拉皱褶,无视网膜裂孔,存在原发病。

治疗:主要为治疗原发病,详见有关各章节。

预后:渗出性脱离在原发病因消失后多可自行复位。

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 detachment of retina)

疾病概述:由于玻璃体视网膜的增殖膜  或机化组织收缩而牵拉视网膜所致。常见于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外伤、玻璃体出血、炎症、长期视网膜脱离。

临床表现:玻璃体视网膜有明显增殖膜或机化组织,视网膜脱离表面可见增殖膜或机化组织与之粘连。

治疗:本病药物治疗无效,主要是手术解除增殖膜或机化组织对视网膜的牵拉。

作者
惠延年
概述
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etinaletachment) 病概述:外伤、手术、出血、玻璃体炎症均可使玻璃体失去凝胶状态而发生液化。玻璃体变性与玻璃体后脱离及视网膜变性均可使
来源
眼科临床用药指南,第1版,978-7-117-06879-5
上一篇:视网膜裂孔 下一篇:眼部挤压伤的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