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爆裂性眼眶骨折
爆裂性眼眶骨折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low-out fracture

概述

爆裂性眼眶骨折(blow-out fracture)是指间接外力造成的眶壁薄弱处破裂,以及眶内软组织脱出嵌顿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特征是眶缘尚完整。

发病机制

大于眶口的物体,如拳、肘、膝、网球、机动车等,自前方直接打击和撞击眼眶区,使眶压突然增高,致眶壁薄弱处爆裂,骨折多见于眶下壁和眶内壁筛骨纸板处。儿童易发生颅顶击出性骨折。骨折处可呈裂隙状、洞穴状和阶梯状,亦可为大面积眶板粉碎性骨折向下或向内移位,前者以眶内容疝出或嵌顿于骨折处为主要表现,后者以眶腔扩大和眼球凹陷为主。一般很少有眼球同时受伤。常见于打架斗殴、车祸事故和体育运动。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防治感染

爆裂性眶壁骨折通过窦腔与外界相通,属于开放性损伤,应给予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特异性感染。并酌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抗炎消肿

伤后早期成人可服用泼尼松60mg/d,或给予地塞米松5~10mg/d静脉注射,5~7日,可有效减轻眼眶组织反应性炎症、组织水肿和组织粘连。

3.眼眶加压包扎

损伤早期,为减轻组织水肿、预防眼眶气肿和血肿导致眼球突出和暴露性角膜炎,可加压包扎数日。

4.眼球运动训练

较轻的眶壁骨折,应早期鼓励患者进行眼球转动训练。重者一旦水肿减轻,鼓励患者眼球转动训练,以减少组织粘连。

5.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外伤后药物治疗7~10天,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①斜视、复视或眼球运动障碍持续存在,无明显改善;②眼球内陷,或向下、向内移位大于3mm,影响容貌;③大于2cm2的眶壁缺损,较多软组织脱出;④牵拉试验阳性;⑤CT检查发现眶壁骨折、眼肌和软组织疝出嵌顿。

(2)早期手术治疗

指伤后2周内进行的手术。目的是解除眼肌嵌顿、眶内软组织复位和眶壁修复。由于眼外肌与眶壁尚未粘连愈合,尚无瘢痕组织形成,故可起到消除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获得功能和外观的良好恢复。一般认为10天左右为最佳时期。

图2 爆裂性眼眶骨折CT表现

A.左眶内壁骨折、内直肌增粗陷入筛窦 B.右眶下壁骨折向下方移位、右下直肌和眶脂肪向下疝出嵌顿 C.左眶内壁裂隙状骨折,内直肌嵌顿于骨折缝 D.左眶内壁和下壁骨折、内直肌和脂肪陷入筛窦,下直肌和脂肪陷入上颌窦

(3)晚期手术

受伤2~3周后进行的手术,目的是解除组织嵌顿和眶壁修复。由于眼肌粘连和瘢痕化,术后复视和眼球运动改善较差,多需行二期眼肌手术消除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

(4) 手术要点

①彻底暴露骨折裂口,解除眶内脂肪、眼肌和韧带的嵌顿;②眶壁修复,可使用羟基磷灰石复合板、Medpor眶板、钛网和自体骨,恢复眶腔大小和形态,并适当固定;③合并眶缘骨折,使用特制钛网,可同时恢复眶腔和眶缘。

(5)手术径路

①前路切口修复包括下睑睫毛下切口、外眦切开合并下穹隆结膜切口、内侧泪阜结膜切口、内侧皮肤切口;②上唇牙龈切口进路:切开牙龈,开放上颌窦前壁,清除积血,顶压复位眶下壁,7~10天后抽出碘仿纱条;③鼻腔鼻窦入路:鼻内镜下眶内壁和眶下壁骨折复位。

作者
朱豫;宋国祥
来源
中华眼科学:全3册(下),第1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眶缘骨折 下一篇:开放性眼眶和眶周损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