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眶挤压伤
眶挤压伤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orbital crush injury

中文别名 :眶挤压综合征

作者
朱豫;宋国祥
英文别名
orbital crush syndrome
概述

眼眶区或头颅长时间受到压迫,出现眶内结构损害和视觉功能障碍,称为眼眶挤压伤(orbital crush injury)或眶挤压综合征(orbital crush syndrome)。挤压综合征可导致视力障碍、眼球突出、眼眶区淤血肿胀、眼外肌麻痹、严重者出现眶上裂综合征或眶尖综合征。

病因

多发生在交通事故、地震房屋倒塌挤压、矿井塌方事故中。骨科和颅脑外科长时间俯卧位手术,如体位摆放不当,眼睑或眶区受到压迫,亦可造成压迫性缺血性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鼻腔鼻窦手术、颌面手术,眶壁部分破坏,术后填塞压迫不当,亦可致眶内组织受到压迫,缺血缺氧导致眼球和视神经功能障碍而失明。

发病机制

1.重物压迫颅面眶骨变形

重物直接压迫或挤压头颅和眼眶,压力传导至眶尖部和眶上裂区,使眶上裂区和视神经管发生形变,挫伤其内走行的神经和血管,造成眶尖综合征(orbital apex syndrome)或眶上裂综合征(superior orbital fissure syndrome)。

2.眶口区长时间受到压迫

较大面积的重物作用于眶口区和头面部,使眶内压力长时间增高,导致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供血障碍,眶内各种结构包括眼球、视神经、运动感觉和自主性神经、眼外肌等完全处于缺血和缺氧状态,超过一定时间,将出现各种结构功能障碍和反应性水肿。压迫时间太长,则功能丧失不能逆转。据蔡用舒等(1978)报告,压挤30 分钟至4.5 小时后,只有少数患者恢复部分视力,而眼球运动及眼球突出可全部恢复,说明视神经和视网膜对缺血缺氧耐受性低于其他结构。笔者遇到1例,矿井罐笼挤压头部数分钟,双眼视力光感。

3.面部向下体位手术

骨科或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取面部向下的体位,如额托放置不当,头颅重力等长时间作用于眼眶区,导致眼球或视神经压迫性缺血。或控制性低血压、大量失血等多种因素存在,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笔者已见到数例,应引起高度重视。

4.鼻腔鼻窦手术和颌面手术填压

鼻腔鼻窦手术可破坏眶内壁和眶下壁,如术后填塞压迫止血,可使眼球和视神经直接受到压迫,导致其供血障碍;颌面肿瘤及其手术可破坏眶缘和眶壁,如术后局部填塞压迫过紧,可致眶内压力增高,严重者影响眼球和视神经供血,导致视力丧失。

5.远达性眼损伤

胸腹部受到突发高压冲击,可导致上腔静脉高压-颈内静脉-海绵窦-眼静脉系统压力突然升高,致周围小血管爆裂,出现眼底出血、眶内出血和血肿,以及眼睑淤血;人群的叠压或踩踏胸腹部持续一定时间或超过一定限度,同样可导致上述部位血管爆裂出血,同时由于组织液回流受阻,会出现较严重的水肿。远处损伤继发眼部的出血水肿等改变,称为远达性眼损伤。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冲击量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1g/天缓慢静脉滴注,3~5 天。有助于减少视神经的继发损害,改善血流,减轻眶内水肿。

2.降低眶内压

眼眶肿胀较重者,可使用高渗脱水剂甘露醇、利尿脱水剂呋塞米等,减轻眶内水肿和眶内压力。

3.止血和促进出血吸收

严重撞击出血早期可冰敷和压迫止血,以及使用凝血酶制剂。一般外伤48 小时后,可给予活血化瘀药物,促进出血吸收。

4.扩张血管

罂粟碱肌注,樟硫碱颞窝封闭,CO2吸入或4%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有利于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眼部微循环。

5.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

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有利于促进视神经、视网膜、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恢复。能量制剂可促进细胞代谢,维生素B1和B12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6.眼球突出和脱位处理

眼球脱臼患者,应急诊做CT明确有无眼眶压缩、眶内有无血肿及血肿位置。术中清除眶内血肿、清除或磨去刺入眶内的骨质,外眦切开开大睑裂辅助眼球复位。复位后缝合结膜、睑裂,加压包扎数日。

眼球脱位患者,应尽早手术,有报道部分患者可恢复较好视力。

7.眼眶颅颌面骨折处理

眼眶颅颌面骨折畸形,有条件可在清创缝合时修复。否则应注意保护角膜,待炎症肿胀消退,尽早手术(可能需要神经外科或颌面外科帮助)恢复眶腔大小、眼球位置和眼外肌运动功能。

8.眼眶血肿处理

血肿导致的眼球突出,早期可清除血肿促进眼球复位,数日后血肿液化可穿刺抽吸清除血肿促进眼球复位。两者术后均需眼眶加压包扎。

挤压伤后反应性肿胀或血液回流障碍导致的眼球突出,应注意保护角膜,积极控制炎症、适当处理回流障碍,促进眼球自行复位。

来源
张效房眼外伤学,第1版,978-7-117-30536-5
上一篇:眶穿通伤和眶内异物 下一篇:眼眶气肿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