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non-Hodgkins lymphoma
淋巴瘤(lymphoma)是一组异质性的肿瘤性疾病,起源于发生突变的单个淋巴细胞。它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是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可伴有某些器官的受压迫症状。病变侵犯结外组织,可出现相应组织器官受损的症状。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
确切病因不明,目前的研究发现很多相关危险因素,见扩展阅读16-5-3-1。

扩展阅读16-5-3-1 NHL的危险因素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占所有新诊断癌症的4%,在癌症死亡中的构成也有4%。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显著增加,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60岁。NHL的发病率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最高,而在亚洲的发病率也呈升高趋势,我国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分布与欧美国家有所不同,在所有淋巴瘤中,T细胞型 NHL占21.38%,B细胞型NHL占66.31%。
NHL是源于免疫系统的细胞在分化的不同阶段发生突变,淋巴结病变常表现为多中心起源或越过邻近淋巴结向远处淋巴结跳跃式播散。侵袭性NHL常累及结外组织,发展迅速。NHL的淋巴结的切面外观呈鱼肉样。镜下正常淋巴结构破坏,淋巴滤泡和淋巴窦可以消失。增生或浸润的淋巴瘤细胞成分单一、排列紧密。不同来源的NHL细胞的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异常基因及临床表现不同,从而形成各种NHL亚型。2008年,WHO淋巴肿瘤分类结合了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临床的特征,将NHL分为B细胞肿瘤、T/NK细胞肿瘤两大类,2016年,WHO对淋巴瘤的分类进行了更新(表1,表2)。
在我国,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占37.5%,滤泡淋巴瘤占9%。T/NK细胞肿瘤在亚洲多见,疾病的确诊主要依据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和TCR基因重排等。
表1 WHO关于成熟B淋巴系肿瘤的分类(2016)

引自:实用内科学.第16版.ISBN:978-7-117-32482-3
表2 WHO关于成熟T和NK系成熟细胞肿瘤的分类(2016)

引自:实用内科学.第16版.ISBN:978-7-117-32482-3
病理确诊后应进一步检查肿瘤累及的范围,以明确疾病的分期和判断预后,为选择治疗方案及疗程提供依据。除详细询问病史与仔细体格检查外,还需要进行实验室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乳酸脱氢酶和β2-微球蛋白、骨髓涂片和活检病理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胸、腹、盆腔CT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CT(PET-CT)可以显示淋巴瘤病灶及部位,优于CT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可提供全身病变的完整信息,无论在肿瘤的分期还是判断疗效、预后方面同样有重要价值,在治疗后它可以鉴别影像学上显示的肿块是残留的淋巴瘤病灶还是纤维化组织。高SUV提示预后较差。当SUV>13常提示为侵袭性淋巴瘤。在放射性核素浓集的部位进行穿刺可以大大提高活检病理诊断的阳性率。NHL的分期采用Cotswold改良的Ann Arbor分期系统。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NHL生物学特征存在差异,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还与病变的部位、肿块大小及患者的体能状态等有关。因其多中心发生的倾向,治疗策略应以化疗为主。手术对于NHL的治疗作用不大。放疗常单独或与化疗联合应用于病灶局限的NHL,有时用于巨块型NHL化疗后的巩固治疗,也可用于淋巴瘤复发部位的照射以缓解症状。
(一)化疗
1.惰性淋巴瘤
B细胞惰性淋巴瘤包括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和滤泡细胞淋巴瘤等;T细胞惰性淋巴瘤包括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等。惰性淋巴瘤发展较慢,化、放疗有效,但不易缓解。Ⅰ期和Ⅱ期患者放疗或化疗后存活可达10年左右,部分患者可自发性肿瘤消退。Ⅲ期和Ⅳ期患者化疗后虽可能多次复发,但中位生存时间也可达10年。故在疾病早期主张观察和等待的姑息性治疗原则。惰性B细胞淋巴瘤若病情进展,可采用RCVP方案、R-FC方案、R-CHOP方案(表4)、BR方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或R2方案(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治疗。
表4 NHL常用化疗方案

引自:实用内科学.第16版.ISBN:978-7-117-32482-3
续表

引自:实用内科学.第16版.ISBN:978-7-117-32482-3
2.侵袭性淋巴瘤
B细胞侵袭性淋巴瘤包括套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Burkitt淋巴瘤等,T细胞淋巴瘤除皮肤型这一组外大多均为侵袭性。侵袭性淋巴瘤不论分期,均应以化疗为主,对化疗残留肿块、局部巨大肿块等可行局部放疗作为化疗的补充。
CHOP方案为侵袭性NHL的标准治疗方案。5年无病生存率达41%~80%。挽救性治疗可选用ICE方案、GDP方案、DHAP或ESHAP方案等,对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Burkitt淋巴瘤等高度恶性淋巴瘤,采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方案。
(二)免疫和靶向治疗
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加用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奥滨尤妥珠单抗)治疗,可明显提高完全缓解率和延长无病生存时间;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PI3K抑制剂(如Idelalisib)、Bcl-2抑制剂(如维奈托克)、抗CD19 CAR-T等对治疗B细胞淋巴瘤显示了良好的疗效。针对T细胞淋巴瘤的新疗法,包括CD30单抗、CD52单抗、PD-1单抗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如西达本胺),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疾病的预后。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