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胃排空障碍
胃排空障碍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disorders of gastric emptying

中文别名 :胃瘫

作者
高虹
英文别名
gastroparesis
概述

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是指胃内容物进入到十二指肠的过程,此过程是自主神经系统、平滑肌细胞和肠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协调完成的。胃排空的动力来源于胃的收缩活动,同时受十二指肠内压及幽门阻力的影响,各方面的调控异常均会导致胃排空障碍。

胃排空障碍(disorders of gastric emptying)包括胃排空延迟和胃排空加速。胃排空延迟可由幽门、小肠、结肠的机械性梗阻造成,也可在没有机械性出口梗阻的状态下发生。没有机械性出口梗阻但存在客观的胃排空延迟证据的一组综合征称为胃瘫(gastroparesis),属于胃动力性疾病,以固体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点。胃排空加速可发生在十二指肠溃疡、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和吸收不良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固体和/或液体排空加快。

病因

胃瘫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Addison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脑血管意外、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周围神经病变、Chagas病等)、风湿免疫疾病(硬皮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和副肿瘤综合征、腹部手术、病毒感染、胃淀粉样变、克罗恩病、胰腺疾病、神经性厌食症、药物(阿片类麻醉药、抗胆碱能药物、抗胰高血糖素样肽-1、α2肾上腺素激动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尿毒症、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全身或腹腔内感染、剧烈疼痛、严重贫血也可致本病。其中主要病因有特发性(36%)、糖尿病(29%)、腹部手术后(13%)。

发病机制

胃瘫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胃底张力异常、幽门十二指肠不协调、胃窦排空障碍、胃节律异常、异常十二指肠反馈等。

(一)特发性胃瘫

特发性胃瘫是最常见的类型。女性为多,部分特发性胃瘫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19%的患者存在前驱感染,如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或者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后发生的胃瘫,病程常呈自限性,1年左右症状可改善,但少部分巨细胞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导致自主神经病变,这些患者症状缓解较慢,可历经数年。轮状病毒可能是儿童胃瘫的病因。

(二)糖尿病胃瘫

长期高血糖是1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对胃排空的作用尚不清楚。除高血糖本身的影响外,糖尿病神经病变亦与胃瘫有关。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迷走神经受损,自主神经病变严重程度与胃排空时间相关。线粒体DNA 3243位点突变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胃瘫。

糖尿病的胃肠道并发症通常发生于疾病持续5年以上的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过程可以有多种异常,包括餐后近端胃容受性和收缩异常,以及胃窦收缩频率下降。

(三)手术后胃瘫

手术后胃瘫常常在毕Ⅱ式胃切除术、胃底折叠术、肺或心脏移植等手术后出现,少见原因包括静脉曲张硬化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注射肉毒毒素及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约8.5%,高危因素有糖尿病、腹膜炎、高龄、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胆胰漏、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通常在4周内恢复,个别患者需要6周。

病理

糖尿病患者和特发性胃瘫患者的迷走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髓鞘变性,神经细胞胞体、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减少,伴或不伴淋巴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多,伴有平滑肌纤维化,间质Cajal细胞数量减少,形态异常。特发性胃瘫患者的神经元一氧化氮合成酶显著降低。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和肾前性氮质血症等。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一般难以确诊胃瘫,但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X线钡餐检查可见钡剂胃排空减慢,未发现胃流出道有器质性梗阻病变。内镜能够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可能发现患者胃内有隔夜食物残留,严重者可有胃石。如果内镜无异常发现,应该进一步检查评估患者的胃排空状态并测定胃内压。

胃排空检查是评价胃运动功能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提供胃排空延迟的依据。胃瘫的症状与胃排空状态可以不一致。胃排空的检查方法有插管法、吸收试验、X线、超声、核素显像、胃阻抗图、胃磁图、呼气试验、MRI和无线动力胶囊内镜等(扩展阅读1)。目前推荐核素闪烁扫描技术、无线动力胶囊内镜和呼气试验,其中核素闪烁扫描技术具体方法为:在进食固体的标记餐后定时扫描胃容量来反映胃内残留的食物量,在进食含锝-99m(99mTc)的鸡蛋三明治后即刻、1小时、2小时和4小时的时候扫描。如果1小时胃残留超过90%、2小时超过60%、4小时超过10%,则认为胃排空延迟,其中4小时残留率超过10%是主要评价标准。

扩展阅读1 常用胃排空检查方法

在检查之前须控制其他会影响胃排空的因素,停止服用减缓胃排空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止痛药、肾上腺素能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和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红霉素、莫沙必利等)48小时以上,控制血糖水平。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分级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改善症状和营养状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现和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停用阿片类麻醉药,监测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于顽固性呕吐、脱水等临床表现严重的患者,应该住院治疗。

(一)饮食与营养

饮食调整仅能轻度改善症状,建议少食多餐,摄入低脂食物且只含可溶性膳食纤维。不能耐受固体食物者使用匀浆膳。戒烟和戒酒。中重度患者需要营养支持,必要时禁食并行胃肠减压,无小肠梗阻者可予鼻空肠营养。需要关注体重下降、水和电解质及血糖情况,控制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严格控制血糖。

(二)心理支持

胃瘫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会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厌食等情绪。精神心理医师也需要纳入治疗团队中共同帮助患者明确和克服这些困难。

(三)药物治疗

1.促胃动力药

(1)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甲氧氯普胺是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能够促进胃排空,但应警惕长期应用引起的帕金森样运动、迟发性运动障碍、肌张力障碍、QT间期延长等。多潘立酮是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每次10mg口服,每日3次,但可能会造成QT间期延长,建议随访心电图。

(2)选择性5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

莫沙必利与依托必利均为5-HT4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每次5mg,每日3次,依托必利每次50mg,每日3次,也被用于糖尿病胃瘫的治疗。普芦卡必利近年来在一些临床研究中被用于胃瘫患者。

(3)胃动素受体激动剂

研究发现乳糖酸红霉素在每8小时给予3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时间大于45分钟,以避免静脉炎)对糖尿病胃瘫有效,作用可持续数周,但之后可由于胃动素受体的下调而失效,红霉素也可以延长QT间期,需要注意随访心电图。

2.止吐药

止吐药可以用于控制患者呕吐与恶心的症状,但并不影响胃排空情况。氯吡嗪是最常用的用于胃瘫患者的止吐药,其他的包括H1受体拮抗剂(异丙嗪)和5-HT3拮抗剂(昂丹司琼)也常用于止吐,但可能会加重胃瘫患者的便秘情况。氯哌啶醇可在急诊患者中改善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通过中药或者针灸治疗亦可取得一定疗效。小剂量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以改善恶心、呕吐和腹痛症状,但阿米替林由于有抗胆碱作用不适用于胃瘫患者。

(四)侵入性治疗

经过长期内科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在内镜下于幽门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之间注射肉毒素、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胃电刺激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无明确原因的胃排空障碍,在等待4周的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如持续无改善,少数患者可慎重考虑手术治疗,如空肠造瘘术、减压胃造瘘术等。

预防

对于可能出现术后胃瘫的患者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食管、幽门手术中加用气囊进行幽门扩张,减少胃排空阻力,可以预防术后胃瘫的发生。手术后应积极改善营养状态,控制糖尿病,引流腹腔、膈下残留脓肿,抗感染治疗。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第16版,978-7-117-32482-3
上一篇:消化性溃疡 下一篇:胃癌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