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内照射放射病
内照射放射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internal exposure

概述

内照射放射病(radiation sickness from internal exposure)是因过量摄入放射性核素使机体受到较高剂量内照射,出现该种核素靶器官特征性损伤,并伴有类似外照射放射病的全身性表现。内照射损伤效应不仅取决于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量,还与核素产生的射线性质、物理半衰期长短、体内代谢动力学密切相关。α衰变的核素危害最大,β和γ衰变次之。

病因学

意外核事故或战时核袭击后在污染区停留过久,生产和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过程中缺乏防护措施,放射性核素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完好/损伤的皮肤一次或多次进入体内,其摄入量超过相应年摄入量限值的几十倍以上,可引起内照射损伤。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1.放射性监测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手段。内污染监测主要有两种测量方法,一是直接测定全身或局部器官内放射性核素的体外测量法,它适用于释放γ射线、特征X射线和正电子等的放射性核素,如131碘、60钴、137铯等;二是对人体排泄物或其他生物样品中的核素进行分析的离体测量法,如测定尿中238铀、232钍、3氢;测定粪便中226镭、90锶;测定呼出气中的222氡含量,估算其母体核素在体内的含量等。

2.针对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选择性蓄积部位及器官,做相应的功能检查,如亲骨型核素做骨髓检查和X线骨骼摄片,亲肾型核素做肾功能检查。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原则

1.除一般治疗和外照射放射病相同外,还应采用减少放射性核素吸收和加速其排出的特殊治疗措施,尽快尽早处理以减少内照射剂量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2.经胃肠道食入的放射性核素于摄入后4小时以内,可通过催吐、洗胃、服沉淀剂和吸附剂等方法,摄入放射性核素超过4小时应服导泻剂,以缩短核素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和减少胃肠道内的吸收。锶、钡、镭等可用硫酸钡、磷酸三钙、氢氧化铝凝胶等沉淀剂或用吸附剂药用炭处理,褐藻酸钠对阻止锶、镭等放射性核素从胃肠道吸收有特效,预防应用优于治疗效果。

3.经呼吸道吸入的放射性核素,应及时用棉签拭去鼻腔内污染物,用1%麻黄碱滴鼻或上呼吸道喷0.1%肾上腺素溶液使血管收缩,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也可用祛痰剂使残留在呼吸道内的放射性核素随痰排出。

4.已沾染放射性核素的皮肤应及时用肥皂或去污肥皂(EDTA或DTPA肥皂)进行洗消;对伤口可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尽早清创,但应根据伤口所处部位的功能、污染核素的毒性程度及污染量等多种因素加以考虑。

5.已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应及时选用适合的促排药物加速其从体内排出(表1)。促排治疗同时加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等利尿药,有利于放射性核素迅速随尿排出,减轻对肾的损害。如3氢进入体内后,通过及时大量饮水和口服氢氯噻嗪,可使尿3氢排出明显增加。

表1 几种放射性核素的临床损害和治疗

预防

1.改进操作工艺,改善安全防护设备,健全防护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放射性核素对工作人员的内污染。

2.对可能摄入放射性碘者,可预先服用碘化钾,也可服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药物。有可能吸入239钚气溶胶者,事先可喷雾吸入10%~20%喷替酸钙钠溶液。

3.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和剂量档案。凡有肺功能不全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禁忌从事需采取呼吸防护措施的放射工作;凡有暴露部位严重皮肤疾病患者、怀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禁忌从事开放型放射性核素操作的工作;其他禁忌证与涉及密封放射源工作的人员相同。

作者
邵松生;陈红红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慢性外照射放射病 下一篇:矽肺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