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恙虫病
恙虫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tsutsugamushi disease

中文别名 :丛林斑疹伤寒;沙虱热

英文别名
scrub typhus
概述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临床特征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

东晋葛洪在1600余年前已述及该病流行于华南一带,称之为“沙虱热”。

病原学

恙虫病东方体,以前称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现属于东方体属,此属只有一个种。

病原体呈双球状或短杆状,在细胞质内近核处成对或成堆排列,大小为(0.3~0.5)μm×(0.8~2.0)μm。 革兰氏染色阴性,对热及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在55℃环境中10分钟即失去活力;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

长期以来,恙虫病东方体被列为立克次体属中的一个种。但自1978年以来,学者相继发现,恙虫病病原体与立克次体属其他立克次体种有许多不同的特征,故现已成立一个新属,即东方属(Orientia),恙虫病立克次体也改称为恙虫病东方体。

流行病学

国内该病过去主要发生于长江以南的老疫区,近年来许多地区开始网络直报,全国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北方地区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多次出现局部暴发疫情。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该病也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旅行相关感染疾病。

因受啮齿类和恙螨孳生繁殖的影响,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一般自5月开始出现病例,而以6~9月为高峰,但也有呈全年型,甚至冬季型者。在我国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一)传染源

该病主要流行于啮齿类动物中,带病原动物有20多种,以黄毛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等为主。鼠感染后多无症状,而在体内长期保存病原体,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人得病后虽血中有病原体,但因恙螨幼虫螫人仅属偶然现象,故人作为传染源的重要性不大。

(二)传播途径

传播该病的恙螨有地里纤恙螨、红纤恙螨等,我国台湾以红纤恙螨为主要媒介,其他如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云南、四川等的主要媒介则为地里纤恙螨。恙螨很微小,成虫长度不超过1mm,色呈橘红、红或淡黄;多集居于杂草丛生的丛林中,幼虫自受染动物获得病原体,发育为成虫后仍带有之,且可经卵传代。受染第二代幼虫叮咬鼠类时又可将病原体感染健康鼠,如此循环不已。人在疫区的田野或草地上工作、卧息时,可因被受染幼虫叮咬而感染,在农忙和洪水期间易发生流行。恙螨稚虫及成虫均自营生活,并可在泥土中越冬。

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尚无接触危重患者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导致传播的报道。

(三)易感者

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农民、与草地频繁接触的青少年、从事野外劳动者易得该病。男多于女,得病后对同株病原体有持久免疫力,对不同株的免疫仅维持数月。

发病机制

此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炎,导致器官的急性间质炎、血管性炎和血管周围炎。造成实质器官的充血、水肿、细胞变性,以致坏死。

人体受恙螨幼虫叮咬后局部可发生丘疹、溃疡或焦痂。病原体先在局部繁殖,继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而产生东方体血症。病原体死亡后释出的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导致各脏器的炎性病变和一些变性病变,以及临床上的毒血症症状。

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溃疡或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较著,中央可呈坏死。内脏普遍充血,脾大数倍,肝轻度变大并有局灶性坏死。心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可伴出血及轻微变性病变。肺充血,伴有支气管肺炎和胸腔积液。脑有淋巴细胞性脑膜炎,脑干处可见小出血点。肾有时呈广泛的急性炎症变化。胃肠道特别是回肠下端常广泛充血。

“斑疹伤寒结节”也见于该病,但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肿胀不如流行性斑疹伤寒显著,血栓形成也较少见。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一)血尿常规

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有并发症时则增多。半数患者的尿中有蛋白质,偶见红、白细胞及管型。

(二)血清免疫学试验

做外斐试验时患者血清可与变形杆菌OXk株发生凝集反应。但敏感性与特异性不佳,当前已有IFA、ELISA或补体结合试验等检测特异性血清型来取代。特异性抗体多在1周末出现,2周末有显著升高,3~4周最高,6个月后仍保持一定水平,可持续数年至10年而有利于流行病学调查。

(三)核酸检测技术

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特异基因片段,具有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可用于早期诊断。

(四)动物接种

在多种实验动物中,以小鼠最为易感,可取发热期患者血液接种小鼠腹腔。接种后第7~9日发病,解剖濒死小鼠进行病理与免疫组化检测及分离病原体。也可直接用鸡胚卵黄囊、细胞培养接种法直接分离病原体。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恙虫病东方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应选用脂溶性抗生素。氯霉素用于恙虫病治疗的历史较长。用药后复发少见。近年来国外多以多西环素取代,疗效胜过上述药物,且疗程也可缩短。当前推荐多西环素每日200mg,连续服用7日。国外报道的复发率较高,可能系不同株所致。复发以同样药物再治依然有效。孕妇可选用阿奇霉素500mg顿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苷类对恙虫病的治疗无效。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一)消灭传染源

主要是消灭野鼠和家鼠,采用各种捕鼠器与药物灭鼠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

改善环境卫生和消灭传播媒介,在房屋四周清除杂草以防恙螨孳生,垦殖荒地以驱逐啮齿类动物,在屋内外及场地喷洒杀虫剂以杀灭各种节肢动物。

(三)保护易感者

在疫区工作或露宿,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被恙螨幼虫叮咬。应将地面及其周围杂草铲除烧掉,再洒上灭虫药物;宜扎紧袖口和裤脚,或穿长布袜,涂防虫剂于外露皮肤或衣服上,以防恙螨幼虫近身。目前尚无相关疫苗用于预防。

作者
张继明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地方性斑疹伤寒 下一篇: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