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variola;smallpox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通过飞沫传染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情重,病死率高达20%~30%。临床上有严重的全身毒血症症状和成批出现的、离心分布的同期皮疹(自斑疹、疱疹、脓疱以至结痂、脱落)。1966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每年耗资250万美元,规划10年消灭天花的方案。1967年执行,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全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下,对天花进行了全球性监测和种痘,于1980年5月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全球已消灭天花。我国最后一例发生于1960年3月云南接近缅甸的边区,1977年10月在索马里发生的是世界上最后一次天花流行。目前天花已灭迹。但仍有几个问题需叙述。
(一)牛痘接种问题
由于天花已被消灭,且种痘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故婴儿出生后已不需要种痘,即使有猴痘发生的地方,如中非和西非某些国家,亦无须种痘。但自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后,现在美国已在高危人群中又开始接种牛痘。
(二)天花疫苗的储备问题
虽然天花在人群中的传播已中断,很少有可能再次发生流行,但对于那些不可预测情况要有所准备,由于人群中不再接种疫苗,故人群均为易感者。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在瑞士安全可靠地存放了3050万剂天花疫苗作为应急储备。98%(Baxter公司捐赠的3000万剂ACAM2000TM天花疫苗)是第二代疫苗。剩余的储备为53万剂牛痘疫苗,即第一代疫苗,同时备有接种牛痘疫苗的分岔针。此外,通过虚拟储存机制,法国、德国、新西兰和美国等四个会员国已承诺在有额外需求的情况下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2700万剂疫苗,以便急需。
(三)天花病毒保存株的销毁问题
现在全球仅在两处有高度安全措施的机构储存和研究天花病毒株: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世界卫生组织天花及其他痘病毒传染病合作中心及俄罗斯联邦新西伯利亚州科尔索沃的俄罗斯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分别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451株及120株病毒。这两个实验室每年向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递交年度报告,内容包括天花活病毒的使用和储存点的情况。为了防止天花病毒实验室意外逸出,造成天花再现的可能性,WHO曾多次讨论有关病毒株销毁问题。自1984年WHO第1次作出了要在1993年底销毁保存的天花病毒的决定以来,为了进行抗病毒药物及新型、安全疫苗的研究,找出有效防治天花的手段,WHO一再决定推迟病毒株的销毁,但需由WHO天花病毒研究咨询顾问委员会定期向大会报告研究的结果。根据2011年第六十四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决议,将于2014年在第六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审查天花病毒的研究现状,并将根据审查结果,讨论和确定销毁剩余的天花病毒储存的日期。因此天花病毒株销毁与否至今仍是每年世界卫生大会需要讨论的重要话题。
(四)目前有关天花病毒研究的成果
目前对天花病毒的研究包括病毒的基因组学、诊断技术、抗病毒药物、疫苗、动物模型及发病机制等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科学家已获得49个病毒株的全基因序列,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已能在样本中检测到只有50拷贝的病毒含量,并能从其他相似病毒感染中区分出来,有足够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已建立多种动物模型如缺陷的C57BL/6小鼠经鼻内途径对低剂量猴痘病毒敏感、大剂量猴痘病毒或天花病毒经静脉内接触途径在猴子身上模拟出类似出血性天花的模型、致死剂量可以低至5×102PFU牛痘病毒经鼻内途径感染绒猴等,动物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发病机制、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的研究;西多福韦、ST-246(特考韦瑞)和CMX001 (HDP-西多福韦)等三种化合物可以抑制天花病毒在培养细胞和多种动物模型(替代正痘病毒感染模型)中复制,并已获得美国FDA用于治疗正痘病毒感染的新药临床研究(IND)许可,而且这三种药物都用于治疗与痘苗病毒疫苗接种相关的不良事件,初步的药物人体实验正在进行中;抗天花免疫球蛋白(VIG)现已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唯一作为用于治疗接种天花疫苗并发症的有效药物,新型的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及DNA疫苗正在研制中,其中通过细胞培养而获得的活疫苗ACAM2000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已超过现有的天花疫苗,美国FDA已批准该疫苗可正式用于人的免疫接种。
1.未患过天花,未及时接种或复种牛痘的人,与天花或疑似天花病人有接触史。
2.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3.间接接触被污染的衣服、食品等。
1.电镜查病毒颗粒
疱疹液或痂皮研磨后制成悬液在电镜下检查,可见天花病毒呈砖形。
2.涂片查包涵体
刮取丘疹或疱疹基底组织涂片,苏木紫‐伊红染色,光镜下可见病毒包涵体。
3.鸡胚接种培养分离病毒
4.血清学试验
血凝抑制、补体结合及中和试验抗体效价恢复期较早期增高4倍以上。
1.天花的防治有赖于痘苗预防接种,一旦发病,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加强护理,预防继发感染。
2.患者应严格隔离至全身痘痂脱净,不得少于发病后40日。本病接触者须立即予以种痘,并隔离检疫观察21天。
3.天花为烈性传染病,由接诊医师按甲类传染病及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并同时填写传染病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