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malignant tumor of fallopian tube
输卵管恶性肿瘤远较良性肿瘤多见,但也仅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0.5%~1%。其中以输卵管癌最常见,其他如绒毛膜癌,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肉瘤等都极其罕见。输卵管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远多于前者,约占90%。继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多由其他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偶尔也可由宫颈癌转移而来,而非生殖系统肿瘤转移到输卵管的极少见,如胃肠道或乳腺癌等仅偶见报道。
一、原发性输卵管癌
原发性输卵管癌(primary fallopian tube carcinoma,PFTC)十分少见,约占全部妇科癌症0.3%~1.9%。其发生率排列于宫颈癌,宫体癌,卵巢癌,外阴癌和阴道癌之后,而列居末位,美国报道每年每百万妇女新发病例3.6人。然而如卵巢恶性肿瘤一样,由于部位隐匿,恶性度高,危害甚为严重。
二、绒毛膜癌
原发性输卵管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罕见,多由输卵管妊娠的滋养层细胞演变而来,更罕见于异位的胚性残余或具有形成恶性畸胎瘤潜能的未分化胚细胞。
(一)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0岁左右。
2.症状:输卵管绒癌由于所在部位关系,能较早出现输卵管妊娠的症状。而来源于异位胚性残余者还可出现性早熟征,如生长过快,乳房增大,月经来潮生。
3.特征: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大,附件可触及不规则柔软之肿块,活动度差。
(二)诊断
血或尿hCG测定可发现hCG滴度增高,并有助于病情监测。肺部X线摄片:有助于确定转移病灶。CT有助于诊断。
(三)治疗
可参照子宫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原则。但不同的是由于本病术前诊断困难,故为明确诊断,多先经手术病理确诊,然后予以化疗或放疗。手术范围以明确诊断和去除病灶为目的,不必过大,因本病对化疗十分敏感。
三、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原发输卵管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又称为恶性米勒管混合瘤(malignant Mullerian mixed tumor)。本瘤罕见。就其形态学与生物学性能而言,与子宫的中胚叶混合性瘤相似。
(一)临床表现
此瘤几乎都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59岁。临床表现与输卵管癌相似,可发生阴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癌瘤于输卵管蔓延时则出现胀满感。晚期可广泛转移至肝、肺等,并出现疼痛等转移症状。妇科检查时在附件区可触及实性肿块。
(二)治疗
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原则与输卵管癌相同。术后可辅以化疗或放疗。
四、肉瘤
原发性输卵管肉瘤(sarcoma)极为罕见。起源于输卵管黏膜或肌层。
(一)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持续或间歇性流黄色水样分泌物,有时伴恶臭。下腹部可发现肿块,肿块生长迅速。早期即可出现恶病质,但多至晚期才出现疼痛症状。妇科检查时可于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实性肿块。
(二)治疗
治疗原则同输卵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