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隐睾
隐睾
概述

隐睾系指一侧或双侧睾丸停止于下降途中,而未进入同侧阴囊内。隐睾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发病率逐渐下降,表明患儿在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患儿出生后隐睾自行下降时间主要在出生后3~6个月内,6个月后隐睾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因此,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检查,如阴囊内摸不到睾丸,并不能诊断为隐睾,必须在新生儿6个月后进行复查。

新生儿隐睾的发病率约为4%,早产儿为30%,体重不足1800g的早产儿高达60%~70%,青春期隐睾发病率为1%,成人为0.3%。隐睾中,约2/3为单侧,1/3为双侧;右侧隐睾占70%,左侧占30%。

病因学

隐睾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

1.解剖学因素

①睾丸引带功能异常:睾丸引带退变后,收缩异常,使睾丸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全;②机械性梗阻:当睾丸的体积超过内环口、腹股沟管或外环口的直径时,或外环远端进入阴囊的位置被筋膜覆盖,睾丸无法进入阴囊内;③精索血管异常:精索血管发育迟缓或终止发育,致使精索血管过短而造成睾丸下降不全;④睾丸与后腹膜组织粘连:胚胎期发生腹膜炎,造成睾丸与腹膜组织发生粘连,阻止睾丸正常下降。

2.内分泌因素

某些双侧隐睾使用促性腺激素治疗后,睾丸可以下降或个别双侧隐睾于青春期自动下降至阴囊内,证明隐睾与患者的内分泌失调有关。隐睾患者的睾酮水平低于正常,可是垂体内促性腺激素并不减少,只是不能正常地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可能的原因有:①甲胎蛋白阻断垂体-睾丸轴;②隐睾患者血液中可检出抗促性腺激素抗体,与自身免疫有关。

苗勒管抑制物质不足或缺乏时,苗勒管残留或完全没有退化,可以阻止睾丸经腹下移期,导致隐睾。

病理学

1.大体病理

隐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不全,体积缩小,质地松软。36%~79%的隐睾患侧伴有附睾和输精管发育畸形。

2.组织病理

隐睾患儿出生后60~90天FSH和LH常受挫,胎儿型间质细胞数目减少,不能形成睾酮峰波,从而导致生殖母细胞不能转变成Ad型精原细胞。组织学标志有:①1岁以后仍持续出现生殖母细胞;②Ad型精原细胞减少。隐睾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为生殖细胞发育的障碍,其次是间质细胞数目的减少。

隐睾的曲细精管平均直径较正常者小,曲细精管周围胶原组织增生。隐睾组织学改变的程度,和隐睾所处的位置有关。位置越高,病理损害越严重;越接近阴囊部位,病理损害就越轻微。隐睾的病理改变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成人的隐睾,其曲细精管退行性变,几乎看不到精子。隐睾的组织学变化从2岁起有明显改变,认识到这一点对决定治疗时机具有指导意义。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超声检查

隐睾在小儿和青少年比较多见。超声检查方法简便、准确,且无放射性损害,故作为首选检查方法,有助于隐睾的诊断和定位。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隐睾一经诊断,应尽早治疗。出生后6个月,如睾丸仍未降至阴囊内,则自行下降至阴囊内的机会极小,不可盲目等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

隐睾治疗的目的有:①生理缺陷得以完全纠正;②避免患儿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③隐睾恶变容易及时发现;④可能改善生育能力。目前隐睾的治疗主要有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

1.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的基础是隐睾患者多有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轴的异常。外用激素可修复上述异常,使隐睾下降至阴囊并维持生殖功能。激素治疗对于高位阴囊隐睾、腹股沟外环部隐睾的治疗效果较好。激素治疗之前,应反复检查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除外回缩性睾丸。治疗时机应在出生后6~10个月。

激素治疗包括HCG和LHRH两种。目前使用的LHRH制剂为鼻黏膜喷雾剂,如德国产的Cryptorcur,每侧鼻孔喷入200μg,每日3次,饭前或饭后立即喷入,持续28天。另一种制剂是为LHRH类似物,如Buserelin,其半衰期为75分钟,生物效能是天然的LHRH的16倍,可经静脉或喷鼻给药。如果在LHRH治疗后隐睾仍未下降,再加HCG 1500U连续治疗3天,可使部分隐睾继续下降。

HCG的主要成分是LH,直接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自20世纪30年代应用以来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有一些不良反应,如性早熟、长骨骨骺线过早闭合造成侏儒症,已逐渐被LHRH取代。由于LHRH价格昂贵,不能普遍供应,故临床上仍然广泛使用。

HCG剂量5岁前每次1000~1500U/m2,隔日1次,共9次。

5岁后每次1500U/m2,隔日1次,共9次。

HCG治疗隐睾的有效率为30%~40%,LHRH的有效率约30%。激素治疗的效果与隐睾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位置越高,疗效越差。腹内型隐睾激素治疗几乎无效。无论是应用HCG或LHRH治疗隐睾,都将导致血浆内LH达到需求水平,从而刺激睾丸间质细胞产生足量的睾酮,有助于睾丸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的发育。

激素治疗失败的原因:①隐睾的病因不是激素失调造成的;②解剖上的障碍,主要有鞘状突或鞘膜发育异常,其次是机械性梗阻,如异常的引带残余或筋膜覆盖阴囊入口。HCG或LHRH治疗隐睾有效在患者,一段时间后有复发的可能。

2.手术治疗

隐睾的手术治疗是将隐睾移至阴囊内并加以固定。隐睾手术治疗目的有:①固定睾丸于阴囊内,减少睾丸的进一步生精损害;②修补隐睾伴有的疝囊;③防止睾丸扭转;④减少由于隐睾位于阴囊外,运动时易造成的损伤;⑤可能减少恶变的发生;⑥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美容。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睾丸固定术、分期睾丸固定术、长袢输精管睾丸固定术、自体睾丸移植术、腹腔镜睾丸固定术及睾丸切除术等。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主张手术年龄在1~2岁为宜。腹外型睾丸应用标准的睾丸固定术即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少数精索血管过短者则需行分期睾丸固定术或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术。腹内型隐睾少数可通过标准或分期睾丸固定术治疗,位置较高者可选择长袢输精管睾丸固定术或腹腔镜睾丸固定术,也可选择自体睾丸移植术。如睾丸已明显萎缩或可疑恶变者,可行睾丸切除术。

由于精索内动、静脉常常较短,影响睾丸游离并下移。据此,必要时切断睾丸精索血管,而保留侧支循环使睾丸下移至阴囊内。保留睾丸输精管与精索血管间系膜样结构,在不切断睾丸引带的前提下,尽可能高位切断精索血管,使高位隐睾一次降入阴囊,即精索血管高位结扎切断,长袢输精管睾丸固定术(Fowler-Stephens术式)。在切断高位睾丸的精索血管前,应用无损伤血管钳钳夹精索血管约10分钟,然后再睾丸白膜上做一小切口,如切口有新鲜血液不断流出,表示睾丸侧支循环丰富,继之切断精索血管。如出血试验睾丸切口不出血或在5分钟内停止者,则不能采用此术式。如按常规手术游离精索后才发现精索长度不够再采用精索血管高位结扎切断术,其结果必将是睾丸缺血萎缩。

高位隐睾在不能行Fowler-Stephens术时,可行自体睾丸移植术,条件允许时可采取血管显微外科技术,将切断的精索动、静脉远端与切断的腹壁下动、静脉吻合,睾丸缺血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者有熟练的显微血管手术技术。

在术前不能触及的隐睾,且在腹股沟管内未能找到睾丸,手术探查发现精索为盲端,则提示已无睾丸,不必再作广泛的探查。如发现输精管或附睾为盲端,应考虑输精管、附睾可能与睾丸完全分离,必须继续在腹膜后探查,直至睾丸原始发育的部位。睾丸原始发育为腹膜后器官,但不少高位隐睾都位于腹腔内,精索周围常有腹膜包裹,形成系膜在探查时应加注意。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护理诊疗常规,第1版,978-7-117-22636-3
实用泌尿外科学(第3版),第3版,978-7-117-27938-3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