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发热伴无排便、排气,右侧瞳孔扩大1个半月。
【现病史】
患者男性,26岁。缘于2007年3月27日无诱因腹泻,自服止泻药物,症状好转。4天后腹胀,无排便及排气,伴恶心及呕吐,发热,体温最高达39℃。于当地医院住院期间出现右侧瞳孔扩大,视物模糊,肢体少汗,四肢麻木及轻度力弱。给予胃肠减压、禁食水、补液、抗炎等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以“肠梗阻、右侧瞳孔扩大”转诊至我院。
【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均无特殊。
【查体】
体温37.5℃,脉搏9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0/75mmHg(卧位血压)。全身皮肤干燥,少汗。下唇及舌缘糜烂,覆盖黄色假膜。腹部略膨隆,触诊无压痛,叩诊鼓音,肠鸣音减弱,每分钟1次。专科查体:意识清楚,精神差,双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5mm,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3mm,光反射迟钝。双侧角膜外观正常。双眼球各向动度充分。四肢肌力4级,深浅感觉基本正常。双上肢腱反射对称减低,双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对称消失,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
1.血生化
血钾3.32mmol/L,血钠120.3mmol/L,血氯91.5mmol/L(94~110),淀粉酶205U/L(0~150),总胆红素35μmol/L(0~21),直接胆红素23μmol/L(0~8.6)。
2.脑脊液检查(2007年4月9日,当地医院)
脑脊液压力100mmH2O,白细胞数10× 106/L,蛋白837mg/L,葡萄3.36mmol/L,氯化物117mmol/L。
3.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EMG)检查:神经源性受损。四肢肌肉可见广泛自发电位,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时限宽,波幅高;双侧胫神经及腓总神经MCV: 41.5~46.6m/s;双侧腓肠神经SCV: 53.6m/s、57.7m/s;左胫神经F波未引出反应。
4.头颅MRI
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双侧海绵窦异常信号,考虑海绵窦血栓可能。
5.肺部CT
双肺上叶尖后段见多发斑片状影,考虑双肺感染性病变。
6.腹部平片
示小肠充气扩张明显。
7.腹部B超
示脾脏肿大,厚5.0cm,长12.4cm。
入院后给予免疫球蛋白20g/d,治疗5天;同时给予肌注甲钴胺500μg/d;以及肠外营养、抗炎及补液治疗。此例患者因肠梗阻严重,合并消化道出血及药物性肝损害,疗效差,住院1个月后因经济原因转回当地医院。
目前治疗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和对症治疗。急性期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国外GBS指南均不推荐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明确疗效。在我国,由于经济或医疗条件限制,许多医院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GBS,但是其疗效以及对不同类型GBS的疗效差别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APN作为特殊类型的GBS,国外也主张用糖皮质激素9-α-氟氢可的松,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又改善低血压;可合用哌醋甲酯、胞磷胆碱兴奋自主神经;也可用麻黄素、左旋多巴治疗。同时神经营养治疗,如神经生长因子能够增强周围交感和感觉神经功能,可能对本病亦有一定的作用。对症治疗:直立性低血压者,可口服盐酸米多君(α受体激动剂),抬高床头,起床缓慢,穿弹力袜和紧身裤,适当锻炼等;便秘可使用缓泻药物。同时要适当活动,加强营养及护理。出现抑郁时,应给予心理治疗,必要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若并发呼吸肌麻痹,应根据病情予以呼吸支持,必要时尽早行气管切开。
该病一般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在数月或数年后逐渐好转,能胜任正常生活和工作,少数遗留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