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胸痛8个月,双下肢无力5个月,大小便困难2个月
病例 胸痛8个月,双下肢无力5个月,大小便困难2个月
作者
戚晓昆;刘建国
案例诊断
神经鞘瘤;脊柱结核;结核瘤
病历摘要

【主诉】

胸痛8个月,双下肢无力5个月,大、小便困难2个月。

【现病史】

患者女性,15岁,安徽省和县人。患者于1997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疼痛,针刺样,呈持续性,夜间明显。于当地医院行腹部B超、胃镜等检查,未发现异常,拟诊为“胃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胸痛症状减轻。1997年11月上旬出现背痛,并有右下肢无力,有踩棉花感,当时尚能行走,病情进行性加重。1997年12月出现左下肢无力,亦进行性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疑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行腰穿脑脊液检查无异常,颅脑CT无异常。病情进行性加重,逐渐至不能站立行走。于1998年2月出现大小便困难时有尿失禁;并发现胸椎后凸畸形,仰卧时疼痛明显,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均无特殊。

【查体】

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查体合作。胸椎后凸畸形,T3-5脊柱有压痛。内科系统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智清楚,言语流利,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正常,右利手。脑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容量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稍高,未见不自主运动,指鼻试验稳准,胸5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双上肢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对称(++),双膝腱反射对称亢进(+++),双侧踝阵挛阳性,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IgG 8.45g/L,IgA 1.32g/L,IgM 1. 33g/ L;血沉9mm/h; PPD试验可疑阳性,血抗结核抗体阴性;血抗心磷脂抗体阴性;自身抗体(-) ;抗O、RF(-)。

2.脊髓腰穿(1998-04-28)

压力65mmH2O,脑脊液淡黄色,无凝块,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白细胞0/L,红细胞0/L,蛋白2910mg/L,糖0.7mmol/L,氯92mmol/L。

3.胸椎MRI(1998-04-28)

胸3、4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下见约2.5cm×1.5cm占位性病变,其内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及低信号,信号不均匀,相应水平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图1,图2)。增强后可见强化明显(图3,图4)。

图1 胸椎MRI矢状位T1WI示胸3、4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下稍低信号影,相应水平受压

图2 胸椎MRI矢状位T2WI示胸3、4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下稍高不均匀信号影,相应水平受压

图3 胸椎MRI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明显

图4 胸椎MRI轴位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明显

临床决策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诊治经过】

于1998-04-27转外科手术探查。术后第2天胸背痛已消失,第7天右下肢肌力3+~4级,左下肢肌力2+级,可自行排尿,但有存留。于1998年5月15日出院。

【病理结果】

手术经过:胸2-4椎板切开见胸3节段硬脊膜张力高,硬膜外脂肪消失,有纤维性粘连,切开硬脊膜后见胸3节段脊髓被肿瘤推向左侧,完整剥离出瘤体,大小为2cm×2cm×1.5cm,包膜完整,位于髓外硬膜下,呈粉红色。纵行剖开后有囊性变。

镜下:镜下肿物包膜完整,可见大量梭形细胞,排列成栅栏状,部分呈旋涡状,胞核呈长卵圆形,染色质细腻,可见核仁,间质可见纤细胶质纤维,部分区域瘤细胞排列较疏松,可见泡沫状细胞(图5)。S-100染色可见阳性胶质纤维着色。

病理诊断:神经鞘瘤。

图5 可见大量梭形细胞,排列成栅栏状,部分呈旋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排列较疏松,可见泡沫状细胞,HE染色×400

临床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3年8个月 下一篇:病例 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1个月余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