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嗜睡1月余,智能减退20余天。
【现病史】
患者女性,64岁,北京人,农民。患者于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嗜睡,能叫醒,对答基本切题。入院前20余天找不到自己的房间、不知道当年是哪一年,同时有言语减少,尿频等症状。外院行头颅MR检查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腹部超声结果“未见异常”。诊断为“痴呆”,予“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维生素B1、B6、甲钴胺”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家属诉患者与其母共同生活在有煤炉的屋内,家人怀疑一氧化碳中毒,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以“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收住院。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饮食正常,大、小便失禁。
【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均无特殊。
【查体】
体温: 36. 2℃,脉搏: 72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110/80mmHg。浅昏迷,查体不合作,内科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无自发语言,轻度疼痛刺激及压眶可见皱眉及肢体活动。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 0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余脑神经查体不合作。肌容积正常;四肢肌力不合作;双上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感觉系统查体不合作,针刺时可见皱眉及躲避。双侧肱二、三头肌腱、桡骨膜反射、膝、跟反射(++),双侧腹壁反射对称存在,吸吮反射、强握反射、掌颏反射阴性,Hoffmann征阴性,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Gordon征阳性。颈抵抗,Kernig征、Brudzinski征阴性。
【辅助检查】
1.尿、便常规正常。血常规:白细胞6.95×109/L,红细胞4.25×1012/L,血小板14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 80%,淋巴细胞百分比21. 40%,血红蛋白130. 1g/L。
2.血生化 ALT 106U/L,AST 100U/L,UN 4. 03mmol/L,Cr 45.5μmol/L,CK 60U/L,CKMB 17U/L,GLU 4.54mmol/L,电解质正常。
3.血沉 30mm/h。
4.一氧化碳定性 阴性(-)。
5.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常规(入院后2周):无色透明,细胞总数32×106/L,白细胞数24×106/L。脑脊液生化:蛋白质0.58g/L,糖3.34mmol/L;氯化物120mmol/L。
(2)脑脊液生化(入院后3周):蛋白质0.42g/L,糖3.81mmol/L,氯化物131mmol/L。
(3)脑脊液生化(入院后4周):蛋白质0.22g/L,糖2.81mmol/L,氯化物115mmol/L。
(4)脑脊液生化(入院后6周):无色透明,细胞总数960×106/L,白细胞数10×106/L。红细胞圆盘状。生化:蛋白质1. 28g/L,糖5. 59mmol/L,氯化物124mmol/L。
6.自身抗体谱 AMA-M2阴性,CENPB阴性,PCNA阴性,Pm-Scl阴性,Ro-52阴性,核糖体阴性,核小体阴性,抗dsDNA阴性,抗Jo-1阴性,抗RNP /Sm阴性,抗ScI-70阴性,抗Sm阴性,抗SS-A弱阳性,抗SS-B阴性,组蛋白阴性。
7.肿瘤标识物 肿瘤六项及铁蛋白等:β2微球蛋白(β2-MG) 2.4μg/ml,铁蛋白(FE) 224.4ng/ml,血清甲胎蛋白(AFP) 1.6ng/ml,癌抗原125(CA125) 7.08U/ml,糖链抗原19-9(CA19-9) 3.54U/ml,癌抗原-50(CA-50) 7.9U/ml,血清癌胚抗原(CEA) 2.07ng/ml,SCC-HY 0.8μg/L。
8.心电图、胸片正常。
9.胸部CT(入院后2周)右侧胸腔内可见少许弧状水样密度影,左侧胸膜局部增厚,双肺近胸膜下见少许索条影;两肺门区未见异常;所示气管支气管影正常;纵隔内未见异常增大的淋巴结。
10.头颅MRI
(1) (入院后1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内囊可见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未见高信号。T1WI示两侧基底节区病灶内还可见对称性高信号,左侧脑室后角旁可见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脑室系统轻度扩大,脑沟、裂轻度增宽。中线结构居中。副鼻窦未见明显异常。
(2) (入院后1个月):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内囊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序列双侧下丘脑、右侧丘脑、左侧脑室后角旁可见片状高信号。T1WI示两侧基底节区病灶内还可见对称性高信号,左侧脑室后角旁可见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脑室系统轻度扩大,脑沟、裂轻度增宽。中线结构居中。鼻窦未见明显异常(图1~图4)。

图1 头颅MRI轴位T1WI示两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低信号,内有高信号影,脑室系统轻度扩大,脑沟、裂轻度增宽

图2 头颅MRI轴位T2WI示两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高信号,脑室系统轻度扩大,脑沟、裂轻度增宽

图3 头颅MRI轴位FLAIR示两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高信号

图4 头颅MRI轴位T1WI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
【诊治经过】
给予改善循环、减低肌张力、促醒、高压氧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查头颅增强MRI可见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内囊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结合患者病史,病情进展迅速,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能性大,亦不能除外副肿瘤综合征,行腰穿送检脑脊液找瘤细胞,脑脊液涂片可见幼稚细胞。转至血液科进一步治疗。
【病理结果】
取材部位:脑脊液。
脑脊液离心后能找到葡萄样排列的形态单一的幼稚淋巴细胞,部分细胞有核仁(图5)。

图5 脑脊液幼稚淋巴细胞呈葡萄样排列,部分细胞有核仁
病理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转科后反复行腰穿,脑脊液离心后能找到葡萄样排列的形态单一的淋巴细胞,部分细胞有核仁,流式细胞学检查提示细胞86%为T细胞,PET-CT检查未见高代谢灶。反复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加甲氨蝶呤等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出现严重混合感染,最终于入院后52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