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反复头痛、恶心、呕吐2年余,加重2天。
【现病史】
患者,男性,23岁,黑龙江省鸡西市籍,干部。患者于2002年6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不清,呈水波纹状,无视物成双、头晕及其他症状,未予以重视。2002年6月27日出现头痛,为全头部持续性胀痛,以顶部最重,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化,伴恶心、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样物,并伴自身不稳,眼眶胀痛及视物成双,视力无明显变化。在当地医院行颅脑CT及MRI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神经性头痛”,予以对症处理后病情无明显缓解,并逐渐加重,坐位较卧位时头痛程度轻,不伴低热、盗汗、潮红及消瘦。于2002年7月31日在当地医院住院,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大于600mmH2O,白细胞数:25×106/L,中性比例: 80%,淋巴比例:20%,蛋白定性阴性,蛋白及氯化物降低(具体不详)。行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颅高压原因待查,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雷米封等治疗后,第二天症状缓解,治疗8天后症状全部消失,未遗留体征。2002年8月8日复查腰穿:脑脊液压力150mmH2O,白细胞数:50×106/L,中性比例:55%,淋巴比例:45%,蛋白定性可疑阳性,糖正常,氯化物仍低(具体不详)。继续予以雷米封、乙酰唑胺、盐酸吗啉呱、地塞米松、甘油果糖等治疗10天,此后患者一直无不适,可正常工作及生活。2004年3月19日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持续性头痛,以后枕部明显,坐位时减轻,卧位加重,伴有双眼胀痛,双耳低调耳鸣,伴恶心、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于4月1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400mmH2O,细胞数: 520×106/L,白细胞数:500×106/L,多核比例:80%,淋巴比例:20%,蛋白定性阳性,糖:0. 02mmol/L,氯化物未查。涂片未见抗酸杆菌。头颅MRI显示小脑多发病灶,有增强。给予降颅压治疗头痛无缓解。于2004年4月6日来我院神经内科,先后行2次腰穿检查显示压力均大于400mmH2O,白细胞数增高,以多核为主,葡萄糖降低,最低时达0.607mmol/L。同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示上矢状窦引流延迟,考虑结核性脑膜脑炎及静脉窦血栓形成。予以规律抗结核及抗凝、降颅压治疗后效果欠佳。于4月21日用地塞米松治疗,效果好,第2天症状缓解,复查脑脊液压力下降至240mmH2O,白细胞数仍偏高,糖水平正常。于5月14日出院,出院后一直抗结核、激素治疗,于6月9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当时泼尼松减量为5mg,1次/日,口服),复查腰穿压力高,脑脊液糖降低,予以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后症状缓解。后一直巩固治疗,地塞米松减量为2. 5mg。2004年7月6日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为求诊治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关节疼痛、皮肤结节及咳嗽,无消瘦、食欲减退,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下降。
【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均无特殊。
【查体】
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0/85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查体合作。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静脉迂曲。余脑神经检查正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共济稳准,深浅感觉无异常,四肢腱反射对称性减低,双侧Babinski征阳性。颈软,双侧Kernig征阳性,布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
1.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血蛋白电泳、血沉、免疫系列、SACE(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肿瘤标志物均正常,HIV抗体、梅毒抗体、丙肝抗体及乙肝抗原均阴性。
2.胸部及纵隔、腹部CT、颈部超声、眼部裂隙灯检查、纤维喉镜检查、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均未见明显异常。
3.头颅MRI 2002年7月份平扫未见明显异常;2004年4月份平扫及增强示右侧小脑半球及蚓部可见不规则病灶,有明显强化,伴有脑膜轻微强化,无占位效应(图1~图3)。2004年7月份复查为阴性结果。2004年4月全脑血管造影示上矢状窦引流延迟。

图1 头颅MRI轴位质子密度像示右侧小脑半球及蚓部高信号影

图2 头颅MRI轴位T2WI示右侧小脑半球及蚓部高信号影
4.腰穿脑脊液检查 压力波动在240~600mmH2O,白细胞数增高:25×106/L~80×106/ L,多核比:55%~90%,蛋白及氯化物均正常,葡萄糖水平下降:0.607~3.82mmol/L。乳酸正常,免疫球蛋白测定正常,细菌及真菌培养阴性,囊虫酶标检查阴性,肿瘤标志物正常,未行病毒学检查。脑脊液流式细胞学检查提示B淋巴细胞为主。

图3 头颅MRI轴位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脑膜轻微强化
【病理结果】
取材:脑脊液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见到散在的肿瘤细胞,核浆比明显增大,核形态异常可见分叶(图4)。免疫组化示LCA、CD20、CD79a均为阳性(图5~图7),CD3阴性(图8)。

图4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见散在的肿瘤细胞,核浆比明显增大,核形态异常可见分叶

图5 免疫组化染色可见LCA表达阳性

图6 免疫组化染色可见CD20表达阳性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予以脱水降颅压治疗,激素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后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先后行4次甲氨蝶呤(10mg)及阿糖胞苷(50mg)鞘内注射,后行全脑及脊髓放射治疗,1个月后病情进一步好转,复查脑脊液压力220mmH2O,细胞数及生化正常。转我院血液科继续治疗,行化疗及放疗系统治疗。
患者在病程中进行放疗及化疗,曾出现放射性脑病。后在病程中反复出现言语含糊不清并伴有颅高压症状,经治疗后症状好转。2009年因意识障碍就诊,当地医院行颅脑MRI提示梗阻性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引流术后状有所好转。2011年1月份复又出现意识障碍及发作性言语含糊不清,当地医院复查腰穿及颅脑影像学提示肿瘤复发,于2011 年4月份因高颅压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