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小肠血管破裂出血
病例 小肠血管破裂出血
作者
郭鸿飞:王孟春
案例诊断
下消化道大出血;小肠血管破裂出血;失血性休克
导读

小肠出血是指小肠病变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仅从临床表现上难以与其他部位的出血相鉴别,但反复消化道出血并多次住院治疗,特别是反复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能发现出血部位的病例,应重点考虑小肠出血。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2岁,已婚,以“便血3小时”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3小时出现排少量黑色稀便现象,后排暗红色血便,共约500ml,伴有头晕及一过性晕厥,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咖啡样物及呕血,无腹痛腹胀。急诊给予补液、抑酸、止血治疗后收入病房。入院后再次排鲜红色血便约500ml,含粪质,伴有发冷、头晕及心悸。病来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鼻出血及齿龈出血,近期体重无下降。

既往史:慢性结肠炎病史约20年,未做结肠镜,每日排稀便2~3次,无黏液脓血。近期未服用阿司匹林等胃黏膜损伤药物。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9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4/72mmHg。神清语明,查体合作,轻度贫血貌。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睑结膜略苍白,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纯,心率97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6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5.1×109/L,中性粒细胞73%,血红蛋白97g/L,血小板286×109/L。

便常规:外观血便,潜血4+。

肝功能:清蛋白33.6g/L,谷丙转氨酶15U/L,谷草转氨酶15U/L,总胆红素14μmol/L。

凝血时间正常。

入院诊断:消化道出血。

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心电血压血氧监护,禁食水,奥美拉唑静脉点滴抑制胃酸分泌,同时止血、静脉补液治疗。监测血常规,完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等相关化验,病情允许时完善胃镜、结肠镜及腹部CT等检查。

患者入院后持续便血,总量约2000ml,伴有明显心悸、气短、头晕及一过性意识丧失等低血压休克症状,符合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表现。入院后已给予积极输血、补液抗休克治疗,同时抑制胃酸、止血药物治疗,但患者病情无好转,急诊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造影过程中发现左侧空回肠动脉远端造影剂外溢,确定为小肠动脉出血,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透视下行明胶海绵止血,患者便血停止,止血成功。

患者从发病到止血成功,历经18个小时,共便血约2500ml,血压波动于117~58/72~32mmHg,心率波动于98~165次/分,共输B型RH阳性滤白红细胞悬液10单位、滤白血浆800ml,血红蛋白最低至59g/L。介入止血治疗后继续给予输血、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患者未再出血,复查便潜血阴性,血红蛋白平稳,办理出院。

确定诊断:1.下消化道大出血;2.小肠血管破裂出血;3.失血性休克。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一篇:病例 原发性腹主动脉肠瘘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