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胆囊结肠瘘所致消化道出血
病例 胆囊结肠瘘所致消化道出血
作者
王学清;李岩
案例诊断
胆囊炎症并囊壁出血;胆囊结肠内瘘
导读

自发性胆囊内瘘是胆囊结石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不足1%。由于胆道内瘘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无特异性症状,术前常不能确诊,以致出现严重不良后果。胆囊内瘘多见于有长时间胆道病史的老年患者,其形成往往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病程,期间患者几乎均有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发作史,胆囊易与邻近脏器发生炎症粘连,并受胆囊结石的压迫,使胆囊壁血流受阻,继而发生胆囊壁坏疽、穿孔,导致邻近肠壁发生破溃而形成内瘘。胆囊结石可穿破胆囊壁至十二指肠、结肠、胃、空肠等形成胆囊内瘘,临床上以胆囊十二指肠瘘多见,其次为胆囊结肠瘘。因为大量胆汁从瘘管漏出,造成胆汁肠肝循环障碍,大量水电解质丢失,出现胆汁酸腹泻及胆囊萎缩;也可以出现结肠出血,并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可能导致胆囊癌变。胆囊结肠瘘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治疗,原则是切除病变胆囊,结肠瘘口切除后修补,必要时行可结肠造瘘术。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8岁,因“腹痛伴便血3天”为主诉于2010年4月21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3天饮酒后出现上腹痛,为钝痛,无放散性,与进食无关,与活动无关。便鲜血次,总量约200ml,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伴有咖啡样物,无鲜血,总量约100ml,无头晕,无心慌气短,无反酸胃灼热,无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无好转,患者仍有间断便血,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病来偶有咳嗽,无痰,无发热,未进食,睡眠良好,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胆囊结石病史3年,未系统治疗,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饮酒30年,每日饮酒150~200g。

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0/90mmHg。神清语明,查体合作。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心肺未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痛,胆囊区无压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0.3×109/L,中性粒细胞6.2%,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93g/L,血小板157×109/L。

凝血五项:凝血酶原时间10.9秒,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30秒,凝血酶凝结时间16秒,纤维蛋白原0.1g/L,D-二聚体283μg/L。

HIV、TPPA及肝炎病毒均阴性。

入院诊断:消化道出血。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给予抑制胃酸、止血、输血等对症治疗,患者仍有间断便血,为不成形暗红色血便,每日2~5次,量不多,积极完善胃镜、结肠镜等检查明确出血原因。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未见活动性出血灶。结肠镜示:肠腔积血,部分视野不清,所见结肠黏膜光滑,色泽正常,血管纹理清晰。因胃镜未见出血病灶,除外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出血,结肠镜可见结肠腔内积血,考虑可能为结肠或小肠出血,建议行小肠镜检查或全腹增强CT扫描,患者拒绝小肠镜检查。全腹部增强CT示:肝S5段小囊肿,肝内胆管及胆囊内积气,胆囊内结石?前列腺钙化。仍未发现出血病灶。经住院治疗5天后,患者出血停止,拒绝进一步检查,签字出院。

出院后第4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腹痛,为钝痛,并排暗红色血便2次,量约800ml,含粪质,经当地医院止血、抗感染对症治疗后仍有腹痛,再次来诊入院,入院时血压正常。血常规:白细胞6.6×109/L,中性粒细胞83.9%,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83g/L,血小板480×109/L。继续给予止血对症治疗。再次入院第2天,患者腹痛加重,便血次数增多,均为暗红色血样便,约600ml,伴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呕血。查体血压脉搏正常,腹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8次/分。急检血常规:白细胞5.8×109/L,中性粒细胞79.6%,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391×109/L。给予禁食水、输血等治疗。再次行急诊胃镜检查示:贲门糜烂,贲门黏膜撕裂症,红斑/渗出性胃炎。虽然胃镜提示贲门黏膜撕裂,但患者一直未呕血,而以间断腹痛伴频繁大量便血为主,考虑出血原因与贲门黏膜撕裂无关,建议患者再次行结肠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再次入院第3天夜间23∶00患者出现右上腹痛,较日内加重,伴恶心,便鲜血便数次,总量约1100ml,并有腹痛-便血-便后腹痛缓解的规律,伴头晕、心悸。给予一级护理,心电血压血氧监护,监护示:血压73/40mmHg,心率133次/分,血氧饱和度95%。予生理盐水500ml、清蛋白10g立即静滴扩容,预约滤白红细胞悬液2单位、血浆400ml。急请介入科、普外科及内镜中心会诊,建议先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于次日凌晨02∶16急诊行经皮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术中未发现出血点,术后返回病房。

患者间断腹痛伴便血,曾行肠镜、胃镜检查均未见出血病灶,考虑出血原因可能为小肠病变或胆道、胰管出血,为明确出血原因,再次进行腹部增强CT扫描。全腹增强CT回报(图1):胆囊炎症并囊壁出血?病变累及邻近肝区结肠,注意两者窦道形成可能。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及腹部CT结果,考虑患者胆囊炎症累及结肠形成胆囊结肠内瘘,胆囊出血后经瘘道流至结肠,引起便血,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转入外科行开腹探查术。

图1 全腹增强CT 

胆囊炎症并囊壁出血,病变累及邻近肝区结肠

患者于再次入院第5天行开腹探查术,术中可见大网膜形成炎性包裹胆囊和结肠肝曲,于肝脏下缘紧密连接,首先从边缘游离大网膜的胆囊及结肠,显露坏死肠管,分束结扎切断肠系膜,保留端缝扎,距坏死肠段两端各5cm断肠管,移去标本。肠管两断端消毒后应用吻合器行端侧吻合,肠管残端切口缝合,外加全层结节缝合,吻合口一周浆肌层结节缝合,吻合口通畅,闭合系膜裂孔。打开包裹于肝脏下缘的大网膜,见破碎胆囊及3cm×7cm大小黑色结石,胆囊床及肝面受胆囊结石及炎症侵袭大量出血。暂时阻断肝右动脉,肝面电凝止血,切除胆囊,结扎胆总管,止血纱布和凝胶海绵敷于肝脏创面,置引流管两枚,一枚位于文氏孔,另一枚置于肝下,由右侧腹部戳孔引出。患者术中出血2000ml,输血浆500ml,红细胞悬液8单位,冷沉淀10单位。切除标本送病理,冰冻病理回报良性。术后诊断:1.胆囊炎症并囊壁出血?2.胆囊结肠内瘘。患者术后因大量失血、凝血功能异常、呼吸状态欠佳转入ICU病房。经ICU病房呼吸机辅助通气,输血、抗炎等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撤离呼吸机,始终未再便血,1个月后患者出院。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胰管结石出血 下一篇:病例 皮疹迟发的不典型过敏性紫癜(腹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