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急性脑脊髓炎(腺病毒3型感染)
病例 急性脑脊髓炎(腺病毒3型感染)
作者
王得新
案例诊断
腺病毒3型相关性急性脑脊髓炎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3岁,因发热12日,四肢无力2日就诊。就诊前12日前受凉后发热,夜间体温最高达39.3℃,伴畏寒、寒战、肌肉关节疼痛,进行性乏力,但无头痛和呕吐。无皮疹、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和尿痛。发热1日后出现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不伴腹痛及里急后重,无脓血便。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肠道病毒感染,给予治疗(具体诊疗经过不详)。2日后腹泻好转,但发热不退。1月17日患者出现幻觉,呈间断性,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呼吸急促、憋气、腹胀、排尿困难。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双上肢无力,不能持物。1月19日来我院急诊。

急诊查体:体温37.6℃,脉搏140~150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170/100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和反跳痛,无肌紧张,肠鸣音弱。双下肢无肿胀。精神萎靡,定向力正常。言语不流利。瞳孔等圆等大,光反射存在,双眼各方向运动均受限,尤以双侧外展明显,可见粗大水平、旋转眼震。双眼睑闭合力弱,右侧面纹浅,张口下颌不偏,右侧软腭抬举差,悬雍垂居中,伸舌居中。双上肢力弱,双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低下。双上肢腱反射活跃,双下肢膝、跟腱反射低。胸8以下痛觉减退。颈有抵抗,约三横指,Kernig征阳性。双腓肠肌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6g/L,白细胞计数3.8×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杆状核粒细胞40%,分叶核细胞30%,淋巴细胞20%,变形淋巴细胞5%,单核细胞5%。血小板190×109/L。血气分析,pH 7.42,PCO2 35mmHg,PO2 51mmHg,HCO3- 22.5mmol/L,SBE-0.8mmol/L。血DIC1全套,PT延长1秒,APTT缩短2秒,TT延长1秒,Fbg 4.3g/L,D-Dimer<5mg/L。血Cr 0.77mg/dl,BUN 7.8mg/L。腰穿脑脊液初压>250mmH2O,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计数250×106/L,中性粒细胞20%,淋巴细胞80%,蛋白149.2mg/dl,糖48.7mg/dl,氯111.0mmol/L。脑脊液标本涂片抗酸染色、墨汁染色均阴性。

辅助检查:头颅CT平扫未见明确病变。头颅MRI示延髓、脑桥大片长T1长T2信号,双侧壳核、丘脑也见小片长T1、T2信号。注射Gd-DTPA后,上述病变无强化。脑室不大,中线结构无移位。诊断脑内多发异常信号,脑及脑干脱髓鞘性病变。肌电图检查未见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左侧腓神经传导末端运动潜伏期延迟,波幅下降;运动及末端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波幅下降。左侧胫后神经传导属正常范围。右侧腓神经传导末端运动潜伏期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波幅下降。右侧胫后神经、左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传导均属正常范围。左侧胫后神经及正中神经F波均属正常范围。

病毒学检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抗腺病毒3型IgM抗体阳性。抗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柯萨奇病毒B组、腺病毒7型和腺病毒11型等IgM抗体检测均呈阴性。

治疗过程

住院经过: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和Ⅰ型呼吸衰竭,急诊留观3日后收入ICU病房。住院后由于血气分析提示二氧化碳潴留严重,决定行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状况有所好转,但患者存在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治疗采用阿昔洛韦、甲泼尼龙和丙种球蛋白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药物,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

患者神志状况逐渐好转,其余神经系统体征未见明显变化。在ICU病房治疗6日后转入神经内科病房。

住院半月后患者神志清楚,口齿流利。持续低流量鼻导管饲氧,能进流食。眼球活动仅向右侧注视欠充分,眼震消失。右侧咽反射仍较差。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仍低。四肢腱反射未引出,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恢复,无病理反射。胸11~12以下感觉障碍。

患者住院37日出院。出院时患者体温基本正常。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可以独立行走,步态略有不稳。四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均可引出,但偏低。括约肌功能恢复。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急性脑脊髓炎(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感染) 下一篇:病例 感染后脑脊髓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