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女性,反复气促、夜间憋醒半年,再发加重3天
病例 女性,反复气促、夜间憋醒半年,再发加重3天
作者
欧阳若芸;彭雅婷
案例诊断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性心包积液;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Ⅱ型呼吸衰竭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69岁,因“反复气促、夜间憋醒半年,再发加重3天”于2009年4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1月开始出现气促,以夜间为甚,常伴夜间憋醒,吸氧后缓解,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在当地医院查肺部CT示右心缘旁占位影,诊断为“①肺癌?②心包积液;③肺部感染;④心包肿瘤?”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2009年4月21日再次出现气促及夜间憋醒症状并加重而入我院。起病来精神睡眠差,食纳可,大小便无异常。既往于20世纪70年代因“右股骨颈及粗隆间巨细胞瘤”行“右股骨肿瘤切除术”后一直卧床,有“冠心病”史15年,服用“硝酸甘油、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治疗,有胆囊切除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病史,有“青霉素、磺胺类”过敏史,有输血史,不嗜烟酒,无毒物,粉尘接触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

T 36.6℃,P 80次/分,R 20次/分,BP 139/78mmHg,SpO91%。神清,被动体位,颜面水肿,表情淡漠,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及皮疹,全身皮肤干燥,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软,甲状腺不大,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侧1cm处,心界稍大,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较低,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脊柱无畸形,右下肢稍萎缩,活动受限,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RBC 3.09×1012/L,Hb 91/L;血气分析(吸氧时)pH 7.34,PaO2 83mmHg,PaCO59mmHg↑;肝肾功能AST 41.2U/L↑,GLO 35.2U/L略↑;血脂+心肌酶CK 376.4U/L↑,LDH 283.5U/L↑,TG 3.31mmol/L↑,CHOL 8.9mmol/L↑;肿瘤标志物12项中仅癌胚抗原6.17ng/ml略↑,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19.17ng/ml略↑,余均正常;脑钠肽(-)。多导睡眠监测:AHI 34.5次/小时,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为78%,考虑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心脏彩超:①主动脉瓣退行性变;②心包积液(少量);③左室顺应性减退,收缩功能正常范围。头部CT:脑白质病变,脑萎缩,未见转移病灶。肺部CT(图1)示:①中下纵隔右心缘旁长条形水样密度影,较外院(2008年10月22日)有明显缩小;考虑包裹性积液可能性大。②肺部感染。③心包积液。④左心室肥厚,提示冠心病或肥厚性心肌病。SPECT:①双侧肋骨软骨连接处代谢增强,考虑骨质疏松所致可能性大。②相当于腰2椎体长条状骨代谢增强,考虑压缩性骨折所致可能性大。

图1 肺CT(2009-04-25)

治疗过程

一、诊治经过

入院即请放射科等相关科室胸片讨论,比较患者入院前后肺部CT,其纵隔水样肿块密度影经治疗后有明显缩小,且肺组织有复张,需考虑心包囊肿、纵隔囊肿或畸胎瘤的可能,但患者CT所示肿块密度均匀,肿瘤标志物升高不明显,且与治疗转归不符,考虑上述疾病可能性不大。予以继续完善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检查,同时予护心、降脂、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略有好转,复查血气PaCO51mmHg亦较前好转。结果回报:抗核抗体(ANA)组、可提取性核抗原(ENA)14项、血管炎三项均(-),亦不支持结缔组织疾病。考虑甲状腺相关疾病不能排除,进一步查甲状腺功能FT3 1.71pmol/L↓,FT4 5.1pmol/L↓,TSH 135.65mU/L↑示甲状腺功能减退,而甲状腺自身抗体TGA-Ab 73.2U/L↑,GTPO>1300U/ml↑。经内分泌科会诊,考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所致甲状腺功能减低诊断明确,并进一步导致心包积液,予以优甲乐替代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

二、最后诊断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性心包积液;

2.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Ⅱ型呼吸衰竭。

经验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女性,咳嗽2年,CT示双肺多发病灶,右下肺团块 下一篇:病例 男性,吸入化学气体后气促、咳嗽、胸痛2天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